信息光学 第五章 光学全息
有
式中:第一项是 函数,表示直接透射光经透镜会 聚在像面中心产生的亮点;第二项是物分布的自相关 函数,形成焦点附近的一种晕轮光;第三项是原始像 的复振幅,中心位于反射坐标系的(0,b)处;第四 项是共轭像的复振幅,中心位于反射坐标系的(0,-b) 处,第三、四项都是实像。 设物体在y方向上的宽度为 ,则第二项自相关函数 y 的宽度为 ,原始像和共轭像的宽度均为 ,故要 y 2 y 3 使再现像不受晕轮光的影响,必须使 。 b y 2 安排光路时应保证这一条件。
5.6.1 傅立叶变换全息图
傅立叶变换全息图不是记录物体光波本身,而 是记录物体光波的傅立叶频谱。利用透镜的傅 立叶变换性质,将物体置于透镜的前焦面,在 照明光源的共轭像面位置就得到物光波的傅立 叶频谱。在引入参考光与之干涉,通过干涉条 纹的振幅和相位调制,在干涉图样中就记录了 物光波傅立叶变换光场的全部信息,包括傅立 叶变换的振幅和相位。这种干涉图称为傅立叶 变换全息图。
z i
为正表示由点 发出的发散球面波, 为负 zi xi , yi , zi 表示向点 会聚的球面波 。将它们含x,y的 xi , yi , zi 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与(5.5.10)式和(5.5.11)式比 较,可确定像点坐标
式中,上面的一组符号适用于分量波U3,下面的一组 符号适用于U4。当 为正时,再现像是虚像,位于 zi 全息图的左侧;当 为负时,再现像是实像,位于 全息图的右侧。z i
实现傅立叶变换还可采用波面波照明方式,使 物体置于透镜的前焦面,在点源的共轭像面上 得到物光分布的傅立叶变换。用倾斜入射的平 面波作为参考光波,也能记录傅立叶变换全息 图。 根据完全相同的理由,也可以用球面波照射全 息图,利用透镜进行逆傅立叶变换,在点源的 共轭像面上实现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再现。图 5.6.2(a),(b)给出了采用这种方式的记录 和再现光路。 应该说明的是:两种记录和再现的方法都是独 立的,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平行光记录入射记录, 球面波照明再现;反过来也一样。
下面将阐明其原理: 为了研究这类全息图的性质,我们仍要用到成像过程 的线性特性,但这次是考虑成像系统对单个物点的响 应,而不是对一个平面物光束的响应,用 和 xr , y r 各自代表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的点源的坐标, x0 , y0 它们在乳胶上对应复振幅分布为
因此曝光时的入射光强为
r0 x0 , y0 b
于是在全息图平面上的参考光场分布为
这样,在线性记录条件下,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为
上式与(5.6.3)式所表示的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透过 率完全相同,并且球面参考波的二次相位因子抵消了 物体频谱的相位弯曲。 因此,尽管到达全息图平面的物光场不是物体准确的 傅立叶变换,但由于参考光波的相位被补偿,我们仍 然能得到物体的傅立叶变换全息图,故称为准傅立叶 变换全息图。
若不考虑记录过程的光路按排,则准傅 立叶变换全息图与傅立叶变换全息图具 有相同的透过率,因此再现方式也相同。 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参考光波的 形式提供了一种额外的灵活 性,我们甚至可以采用空间调制的参考 光来记录一个全息图。
5.6.3 无透镜傅立叶变换全息图
下面我们讨论另一种记录光路,如下图所示,参考光s 束是从和物体共面的一个点发出的一个球面波。用这 种特殊光路所记录的全息图可称为无透镜傅立叶变换 全息图
可见,此时得到的两个像点位于全息图对称位置,一 个实象,一个虚像。 (4)如果物和参考点位于z轴上,即 x0 xr y0 yr 0 这时在线性记录的全息图中与(5.5.10)和(5.5.11) 式相对应的透过率中,重要的两项是
这时透过率的峰值出现在其相位为 2 由(5.5.21)式得
全息图透射项中, U 3 t3C ( x, y) 我们感兴趣的波前。
U和 4 t 4C ( x, y )
是
同理
(5.510)式和(5.5.11)式的相位中,x和y的二次项 是傍轴近似的球面波的相位因子,给出了再现像在z方 向的焦点。X和y的一次项是倾斜传播的平面波的相位 因子,给出了再现像离开z轴的距离。因此它们给出了 再现光波的几何描述:一个向像点 会聚或由 xi , yi , zi 发散的球面波。这些球面波在xy平面 像点 xi , yi , zi 上的光场傍轴近似具有下列标准形式
这说明分量波U4产生的虚像与轴上原始物点完全重合, 另一个像点的虚实由 的符号决定。当照明光源与参 zil 考光源为共轭时,有
这说明分量波U3产生一个与原始物点位置对称的实像, 另一个像点的虚实仍然由 的符号决定。 zi 2 其二,同轴全息图也可能用轴外照明光源再现。设照 明光源坐标是 ,这时像点坐标是 x , y , z
dy i 像的横向放大率可以用 dy 0
表示, 所以波前再现过程产生的横向放大率为
dx i 和 dx 0
像的纵向放大率可以用 dz i
dz 0
表示,所以
5.5.2 几种特殊情况的讨论
x p xr (1)当再现光波与参考光波完全一样时,即 y p yr , z p zr , 1 2 ,由公式(5.5.13)~(5.5.15)
即
整数倍的地方,
可见,此时所形成的干涉条纹是一族同心圆,圆心位 于原点,为同轴全息图,其半径
同轴全息图的再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在轴上照明光源再现的情况下, xp y p 0 时像点的坐标是
,这
这表示再现所得到的两个像均位于z轴上。当照明光源 与参考光源完全相同时,即 时,则有 z p zr , 2 1
及 (5.5.19)
M=1 (5.5.19)式表明,分量波U3产生物点的一个实像, 像点和物点的空间位置相对于全息图镜面对称。因此, 观察者看到的是一个与原物形状相同,但凸凹互易的 赝视实像。分量U4可以产生物点的虚象,也可以产生 物点的实像,这取决于 的正负。 z
i2
(3)参考光波和再现光波都是沿z轴传播的完全一样的平 面波,即 xr x p 0, yr y p 0, zr z p , 1 2 则由公式(5.5.13)~(5.5.15)可得
以上两式中的 为记录时所用的波长。记录平面上 1 的复振幅分布为
记录平面上的光强分布为
通常需保持记录过程的线性条件,即显影定影后底片 的振幅透过率正比于曝光量,即
在透过率中最重要的两项是
在再现过程中,全息底片由位于 的点源发出 xp , y p , z p 的球面波照明,再现光波波长为 ,如图5.5.1(b) 2 所示,可记为
实现傅立叶变换可以采用平行光照明和点源照明两种 基本方式,这里我们以平行光照明为例进行分析: 记录光路见图5.6.1(a)。设物光分布为g x0 , y0 , 则物光波的频谱公式为
x / f , y / f , ,, 式中: 是空间频率;f是透镜焦 距;x,y是后焦面上的位置坐标。平面参考光是由位 于物光平面上的点(0,-b)处的点源产生的。点源的 r x0 , y0 r0 0, y0 b 复振幅可用 函数表示为 , 它在后焦面上形成的场分布为
后焦面上的总的光场分布为
这样,记录时的曝光强度为
在线性记录条件下,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为
假定用振幅为 的平面波垂直照射全息图,则透射 C0 光波的复振幅为
式中,第三项是原始物的空间频谱,第四项是共轭频 谱,这两个谱分别由两列平面波为载波向不同方向传 播。这样,就以离轴全息的方式再现了物光波的傅立 叶变换。 为了得到物体的再现像,必须对全息图的透射光场作 一次逆傅立叶变换。 在全息图后方放置透镜,使全息图位于透镜前焦面上, 在透镜后焦面上将的到物体的再现像。再现光路如 5.6.1(b)所示。 由于透镜只能做正变换,所以这里取反演坐标,并假 定再现和记录透镜的焦距相同,于是后焦面上的光场 分布为
z0
设投射到记录平面上的物光波的振幅为O,考虑到一 常数相位因子,写成 。到达记录平面的相位以坐 O 标原点0为参考点来计算,并作傍轴近似,即假设 x2 y2 , x02 y02 ,于是物光波的相位可简化为 2
于是,记录平面上的物光波可写成
同理,记录平面上的参考光可写成
由坐标为 的物点发出的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涉, x0 , y0 形成一个正弦型条纹图样,其空间频率为
因此,对于这种特殊记录光路,物点坐标和全息图上 的空间频率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变换关系 正是傅立叶变换运算的特征,但没有用变换透镜就完 成了,所以称为无透镜傅立叶变换全息图。 由(5.6.11)式可见,物点离参考点越远,空间频率 越高。粗略地说,若 表示乳胶能分辨的最高空间 max 频率,那么只有坐标满足条件
p p p
注意到 ,说明再现的两个像点位于通过 xi / yi x p / y p 全息图原点的倾斜直线上。这表明,即使用轴外照明 光源再现,同轴全息图产生的各分量衍射波仍然沿同 一方向传播,观察是互相干扰。图5.5.2给出了电源同 轴全息图再现的情况。
5.6 傅立叶变换全息图
物体的信息由物光波所携带,全息记录了物 光波,也就记录下了物体所包含的信息。物 体信号可以在空域中表示,也可以在频率中 表示,也就是说,物体或图象的光信息既表 现在它的物体光波中,也蕴含在它的空间频 谱内。因此,用全息方法既可以在空域中记 录物光波,也可以在频域中记录物频谱。物 体或图象频谱的全息记录,称为傅立叶变换 全息图。
的那些物点的像,才能在再现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