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预热技术
理论分析及科学试验均说明,影响旋风筒流 体阻力及分离效率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旋风筒的几何结构 二是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能 由于用于水泥工业悬浮预热装置的旋风筒, 其所处理的含尘气流的物理性能大致确定,故可 以利用对其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成果,对旋风筒 结构设计及影响其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选取, 再通过生产试验验证优化,进行旋风筒结构设计。
蜗壳式进风口可分为90° 180° 270°三种形式。 蜗壳式进风口可分为90°,180°, 270°三种形式。 如下图所示。新型旋风筒度采用270°大蜗壳进风口, 如下图所示。新型旋风筒度采用270°大蜗壳进风口,以 降低阻力。同时, 降低阻力。同时,蜗壳进风口有的由原来的平面改为倾 斜面,对防止积灰有良好作用。 斜面,对防止积灰有良好作用。
5.10旋风筒内筒结构 5.10旋风筒内筒结构
5.8 旋风筒直径与断面
旋风筒的结构,以圆柱体与圆锥的设计最为 重要,由于它们的尺寸及其比例不同而构成不同 类型的旋风筒在旋风筒各部尺寸的设计中,又大 多以圆柱体部分的直径D 多以圆柱体部分的直径D为基础,因此要首先确 定它的尺寸。
对其计算,一般有几种方法: 1.按排气管需要的尺寸,反推圆柱体直径; 1.按排气管需要的尺寸,反推圆柱体直径; 2.是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根据负荷系数; 2.是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根据负荷系数; (m2/m3/s),即单位流量Q(m3/s)所需的有效横断面 /s),即单位流量Q(m /s)所需的有效横断面 积; 3.根据旋风筒假想截面风速计算; 3.根据旋风筒假想截面风速计算; 4.各公司根据理论与经验推导的各种公式。 4.各公司根据理论与经验推导的各种公式。
流和粉尘的不同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一个 是气态物质,质量较小,容易变形;另一个是固态 物质,质量较大,不易变形.所以,当含尘气流受 离心力作用,向旋风筒内壁浓缩时,它所受到的离 心力较气体大,因此粉尘在力学上有条件将气流挤 出,而浓缩于筒壁,而气流则贴附于粉尘层上。 当含尘气流运动时,粉尘给气流一个作用力, 可局部改变气流的运动状态;同时气流也给粉尘一 个反作用力,这就是气流对粉尘的阻力。这个阻力 的大小,直接影响粉尘浓缩沉降到旋风筒壁的难易。 粉尘所受的气流阻力有沿重力作用线反向作用的浮 力及沿离心力作用线反向作用的气流阻力两种。由 于气体的重力很小,故一般对浮力的作用可以忽略 不计。
通常采取的措施有以下10项。 通常采取的措施有以下10项。
1.加阻流型倒流板; 1.加阻流型倒流板; 2.设置偏心内筒(扁圆内筒或)靴形内筒; 2.设置偏心内筒(扁圆内筒或) 3.采用大蜗壳内螺旋入口结构; 3.采用大蜗壳内螺旋入口结构; 4.适当降低气流入口速度; 4.适当降低气流入口速度; 5.蜗壳底面做成斜面; 5.蜗壳底面做成斜面; 6.旋风筒采用倾斜入口及顶盖结构, 6.旋风筒采用倾斜入口及顶盖结构, 7.加大内筒面积; 7.加大内筒面积; 8.缩短内筒插入深度; 8.缩短内筒插入深度; 9.适当加大旋风筒高径比; 9.适当加大旋风筒高径比; 10.旋风筒下部设置膨胀仓等。 10.旋风筒下部设置膨胀仓等。
5.3 悬浮预热器的结构和功能
5.3.1悬浮预热器基本结构 5.3.1悬浮预热器基本结构 主要有旋风预热器及立筒预热器两种。现在 立筒预热器已趋于淘汰。预分解窑采用旋风预热 器作为预热单元装备。 构成旋风预热器的热交换单元设备主要是旋 风筒及各级旋风筒之间的联接管道(亦称换热管 道)。
5.3.2 悬浮预热器的主要功能
5.7.2 NC型新型旋风筒 NC型新型旋风筒
NC型高效低压损旋风筒的特点是旋风筒的 NC型高效低压损旋风筒的特点是旋风筒的 机构实际上采用了多心大蜗壳、短柱体、等角变 高过渡连接、偏锥放堵结构、内加挂片式内筒、 导流板、整流器、尾涡隔离等技术等。使开发设 计的旋风筒单体具有低阻耗(550~650Pa)、高分离 计的旋风筒单体具有低阻耗(550~650Pa)、高分离 效率(C 效率(C2~ C5:86%~92%;C1:95%以上)、低 86%~92%; 95%以上)、低 返混度、良好的防接拱堵塞性能和空间布置性能。
(4)适当降低旋风筒入口风速,蜗壳底边做 成斜面,适当降低旋风筒内气流旋转速度; (5)适当加大内筒直径,缩短旋风筒内气流 的无效行程; (6)旋风筒高径比适当增大,减少气流扰动; (7)旋风筒出口与连接管道选取合理结构型 式,减少阻力损失; (8)保持连接管道合理风速。 TC型旋风筒用于五级预热器系统,总压为 TC型旋风筒用于五级预热器系统,总压为 (4800±300)Pa,分离效率:C 92%~96%, (4800±300)Pa,分离效率:C1 92%~96%, C2~C4 87%~88%, 88%左右。 87%~88%,C5 88%左右。
5.6 新型旋风筒的结构优化改进
传统的老式旋风筒阻力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旋 风筒进口切向气流与筒内旋转气流的碰撞干扰,筒内 自由旋转流与强制旋转流使气、固两相流的流场不断 变化;气流在旋风筒锥体部位转向上升,以及旋风筒 内壁与两相流的摩擦损失等。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传统旋风筒存在 的上述缺陷,采取各种改进措施,研制了许多新型高 效低压损旋风筒。各种新型旋风筒围绕降低旋风筒内 气流旋转速度,缩短气流在旋风筒内的无效行程,减 少进口气流与回流冲撞,减少气流不必要的搅动等方 面采取措施,以降低旋风筒阻力。来自5.5 旋风筒的功能和机理
(1) 旋风预热器的基本构造: 旋风预热器的基本构造: 由带锥形外圆筒、进气管、排气管、 排灰阀组成,与旋风分离器相近。 特殊的工作条件: (2)特殊的工作条件: 高温(350—1000℃ 高温(350—1000℃);高粉尘浓度(含尘浓 度为80— 度为80—600g/NM3,筒中800—1000g/NM3); 筒中800— 高负压(-500— 800水柱); 高负压(-500—-800水柱); 。
⑤撒料板:在上级筒的下料管和下级筒的 上升管道的连接处,为了使物料能在风管内很 好地分散,在上升管道设置撒料板,要伸入管 道一定距离。当物料落下后,沿板面撒开,然 后被上升气流进一步吹散。从而进一步提高换 热效率。其实质是增加生料与热气流之间的接 触面积。
旋风筒换热单元功能结构示意图
含尘气流在旋风筒内作旋转运动时,气流主 要受离心力、器壁的摩擦力的作用;粉尘主要受 离心力、器壁的摩擦力和气流的阻力作用。此外, 两者还同时受到含尘气流从旋风筒上部连续挤压 而产生的向下推力作用,这个推力则是含尘气流 旋转向下运动的原因。 由此可见,含尘气流中的气流和粉尘的受力 状况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两者物理特性不同,致 使两者在受力状况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得到不同 的运动效果,从而使得含尘气流最后得到分离。
充分利用回转窑及分解炉内排出的炽热废气 中所具有的热焓加热生料,使之进行预热及部分 碳酸盐分解,然后进入分解炉或回转窑内继续加 热分解,完成燃料烧成任务。因此它必须具备使 气、固两相能充分分散均布、迅速换热、高效分 离等三个功能。只有兼备这三个功能,并且尽力 使之高效化,方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换热效率,为 全窑系统优质、高效、低耗和稳定生产创造条件。
(3)部件特点:与旋风分离器的差异 部件特点: ①为耐高温,在预热器内部均衬有耐 火材料。 ②为了消除热胀冷缩引起的膨胀应力, 在预热器系统上装有伸缩节(膨胀 节)。 ③由于粉尘浓度高,为防止工作中可 能发生的结皮和堵塞,对锥体的锥角要求 >65°, 并在锥体适当部位设置喷吹装置 和捅料孔,定期喷吹2-3㎏/cm2的高压空气 或人工捅料。
5.4 早期的悬浮预热器
早期悬浮预热器的种类较多,其分类方法主 要有以下三种: 1. 按制造厂商命名分类:早期有洪堡型、史 密斯型、多波尔型、维达格型、盖波尔型、ZAB 密斯型、多波尔型、维达格型、盖波尔型、ZAB 型等数种。 2. 按热交换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同流热交 换为主、逆流热交换为主及混流热交换三种。 3.按预热器组成分类。有数级旋风筒组合式、 3.按预热器组成分类。有数级旋风筒组合式、 以立筒为主的组合式及旋风筒与立筒(或涡室) 混合组合式三种。
根据对各种悬浮预热器所用旋风筒的实例与 研究,早期老式旋风筒假想截面风速一般为3~ 5m/s,新型旋风筒一般为5~6m/s。如果假想截 m/s,新型旋风筒一般为5 6m/s。如果假想截 面风速过高,超过6.5m/s,虽然旋风筒结构较小, 面风速过高,超过6.5m/s,虽然旋风筒结构较小, 但势必引起系统阻力增大,对节能降耗不利。 中国TJ型新型旋风筒截面风速一般为 中国TJ型新型旋风筒截面风速一般为 3.5~5.5m/s,旋风筒高径比C 2.8~3.0, 3.5~5.5m/s,旋风筒高径比C1级2.8~3.0,C2~C5级 1.9~2.0。 1.9~2.0。
④下料管处装设重力排灰阀。因为旋风预热 器中旋风筒的主要作用是起气、料分高作用,其 次才是传热,而漏风将使收尘效率大幅下降。经 验证明若漏风量达5%时,旋风筒的分离效率将下 降约50%,故下料管的锁风十分关键,锁风阀可 分为双板重锤翻板阀或单板阀。一般双板阀平衡 性能高,锁风效果更好。 不论何种形式,总的要求是密闭性好,重量 轻,在高温多料条件下能保持灵活转动。
以上三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比较直观,第二、 三种虽然着眼角度不同,但密切关联。严格的说, 各种悬浮预热器都有同流及逆流的热交换效果, 都属于混流热交换设备,虽然由数级旋风筒组合 的预热器,物料同气流的热交换,主要是在各个 旋风筒(包括管道)发生,因此分类中称之为以 同流热交换为主的悬浮预热器。而在旋风筒与立 筒(或涡室)混合组成的预热器中,同流及逆流 两种热交换方式均起重要作用,故称之为混流热 交换型悬浮预热器。
5.2 悬浮预热窑系统的基本结构
悬浮预热窑的基本结构是在较短的回转窑后 装设多级悬浮预热器,使原来在窑内以堆积态进 行的物料预热及部分碳酸盐分解过程,移到悬浮 预热器内以悬浮状态进行,因此呈悬浮状态的生 料粉能与热气流充分接触,气、固相接触面大, 传热速度快、效率高,有利于提高窑的生产能力, 降低熟料烧成热耗。同时它尚具有运动部件少, 附属设备不多,维修比较简单,占地面积较小, 投资费用较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