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
”“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答案 C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的信息,结合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英国的有关条件得出答案。
2.[2015·云南昆明调研]英格兰西北部和苏格兰属于英国落后的边缘地区。
工业革命后,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
紧随其后,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也开始了工业化。
由此,英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这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产业结构变化B.改变英国经济布局C.推动英国经济均衡发展D.推动英国整体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可知英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
故B项正确。
A项材料中未呈现英国产业结构变化;材料中经济重心转移表明英国经济不均衡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西北部和苏格兰经济崛起并不代表英国经济整体发展,故排除D项。
3.[2016·吉林调研]读下图,从1750年到1865年,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扫一扫·听名师解题A.获取了大量殖民地,掌握了广阔的海外市场B.持续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C.最早开始并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D.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答案 C解析从1750年到1865年,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是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故选C项。
英国获取大量殖民地,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但不是这一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A项错误;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B项错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但不是根本动力,故D项错误。
4.[2015·南昌三校联考]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 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 )A.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B.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C.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D.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中“西门子”“卡尔·本茨”“伦琴”“爱因斯坦”都是德国人,依据“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故选B项。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5.[2016·湖北八校联考]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全岛纪游》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并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遍布英国各地。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深入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答案 B解析由“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样的中心小城市遍布英国各地”可知,英国城乡经济交流频繁,即国内市场发展,这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由“是如此之大并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可知,英国劳动力丰富,这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由此可知,B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地区间的分工”情况,A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出“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的情况,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D项错误。
6.[2016·桐乡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性市场雏形的形成②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世界性市场雏形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故①错误;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故②正确;殖民主义活动导致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故③正确;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故④正确。
[提能题组]7.[2016·湖南怀化调研]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
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D.危机中的帝国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历史史实可判断:《变革世界的引擎》指英国的工业革命;《哭泣的泰晤士河》指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指英国等列强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B项。
8.[2015·陕西宝鸡调研]“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D.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答案 B解析材料中英国“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并没有废除奴隶贸易,故A项错误;从“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中可以看出,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曾经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重大贡献,C项没有注明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是叙述英国对非洲侵略方式的变化,没有反映非洲工业革命情况,故D项错误。
9.[2015·湖南永州模拟]英国议会进行社会调查,以下是对丝绸工厂约翰·赖特的访谈记录:“你受雇于丝绸工厂多长时间?”——“30多年。
”“你是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进来了?”——“是的,5到6岁之间。
”“那你一天工作多长时间?——“30年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
”“到底工作时间多长呢?——“一天11小时,还有两个小时加班,加班时间是从晚上6点工作到晚上8点……”一系列调查最终导致1833年《工厂法》等法律的颁布。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社会危机C.马克思主义已经广泛传播D.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判断能力。
英国议会通过对工人工作时间的调查,出台1833年《工厂法》等法律,说明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10.[2015·保定摸底]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早已稳居世界首位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答案 C解析A项所述只能反映表格第一列的数据,不全面;从1910年的数据来看,德美是一样的,故排除B和D项。
故只有C项是正确的。
11.[2016·山东日照检测]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
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 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答案 C解析1790年和1898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外,根据“铁制车轮”“橡胶轮胎”等信息,可判断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 三项错误,C项正确。
12.[2015·陕西咸阳模拟]有学者提出经济危机的“短周期”“长浪潮”的理论,如下表所示“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长浪潮”,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B.战争是世界经济涨落的主要原因C.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危机周期延长D.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答案 D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经济危机爆发,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3题26分,14题26分)13.[2015·山东青岛模拟]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材料二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三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