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心得体会篇一:学习逻辑学感想结合本人实际,简述学习本课程后的体会(收获);并且提出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字数要求:1500字以上。
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知不觉间,学习逻辑学的课程也结束了。
在这段时间里面,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整天都不知道干什么。
就在我们处在迷茫的时候,它走进了我们的身旁,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它就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
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
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逻辑学对我还有很大的帮助学习逻辑学使我懂得更多,使我有了深深的体会心得。
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的疼爱我们;像老师一样的关心我们;像朋友一样的帮助我们。
在它那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人生的迷茫期,大步的迈向幸福的阳光大道。
什么是逻辑?翻开厚重的逻辑学导论,上面的解释清晰而有深意:“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
逻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发现并塑述这些标准,使之能够检验论证,把好的论证与坏的论证区别开来。
我知道这才是学习逻辑的最终目的,习得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也算是拥有了一份比别人更睿智的理性,在问题的分析上,我们会更占优势。
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主观感官直觉做出的判断也许就是片面的,被蒙蔽的,而在这种时刻就应当辅助以逻辑的敏锐思维,丁是丁,卯是卯,不允许有丝毫含糊的地方。
我认为这种严谨求精的态度也是学习文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再也不单单是理科学生的专利。
也许人们受够了一些不实际的说教和死板的学术研究,觉得没有逻辑,生活照样进行的很好,而学习逻辑不过是多浪费了一些可以享受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学生的潜意识里,已经把逻辑学归到了马哲、军事理论这些可上课不上的课程里。
大多数人将这些课程看做自由市场,想上就上,不想上了当然就翘课,这种风气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了一种默认的习惯和做法。
当然,一开始我也不例外,这确实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当初上逻辑课,也是奔着学分去的。
然而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生动的举例,多是涉及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觉得,逻辑学并没有想象中的乏味于枯燥,逻辑与生活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
生活离不开逻辑,逻辑也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我们都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本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所受教育中的缺陷。
实际上,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
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
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学习了逻辑学,我才深深地体会到逻辑学是我们进行思维所必须运用的思维工具,它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
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运用得越灵活。
因此,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百。
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乏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
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
“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
”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当前社会的各种考试如GCT、MPA、MBA等逻辑考试,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都有思维能力素质的内容,主要就是逻辑学的内容。
而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也需要逻辑思维的分析概括能力。
如果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答得风马牛不相及。
通过一学期逻辑课的学习,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得到了改变。
比如通过逻辑三段论的判断方法,判定一个论证的有效性。
否定后件式,肯定前件式,纯假言三段论等等,都是帮助我们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向导。
以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例,大学中多有辩论比赛,主办方所定下的论题,则是利弊兼有,或是被称作模棱两可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不同的结论和观点。
据我的观察,在辩论的过程中,辩手多采取偷换概念或者层层嵌套的论述方法,一步步把对方绕晕,以小的意义覆盖大的意义,就如逻辑命题中的某些名词一样,在此句中的意义要小于在彼句中的指示含义。
一般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也许真的会哑口无言,在自己还在诡辩中挣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输给对方了,因为凭主观直觉上,我们无法推翻别人的断言,或者对其提出反驳,因为没有逻辑的思维,我们是无法抓住出错点的。
如果具备了逻辑的知识,完全可以抓住对方的蛛丝马迹,陷其于自相矛盾、举例不当的尴尬境地。
对方如果采用逐步论定的结论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验证逻辑论证的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否定后件式,看他是否犯了肯定后件的谬误,这样一来,对方想耍思维上的小聪明,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黔驴技穷罢了。
所以说,一个学了逻辑学的人,比之一个从未思考过推理原理的人,其进行正确推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首先因为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多检验推理的正确性的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错误不容易在推理中滞留。
在这些被识别出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理谬误,或所谓“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避免的。
没有逻辑,而只凭主观感觉的分析是自我盲目的情绪与分析的产物。
这种盲目地分析,与逻辑背道而驰。
而我们在生活之路中,需要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说逻辑与我们的生活是统一的,也是一体的。
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的理论,它必然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逻辑是人们言语交往的工具,是人们求知的方法,是人们理性的支撑点。
我觉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理性,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认识世界,也不可能进行成功的交际。
一个没有良好逻辑思维素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所以这学期学习逻辑是很必要的,也是十分值得的。
对于这门课程,我的看法是老师上课时举得例子就很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觉得老师上课时应该根据例子也就是题目,对学生讲一下理论知识,有时可以给同学观看一些大学生辩论赛的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理解一些逻辑学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感兴趣。
然后,我觉的老师可以出题让学生在课上做,限制时间,等到时间到时上交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用在本节课上公布答案,等到下次课时在对学生进行讲解。
再者,我觉得老师可以在第一课时不点名而在第二节课时看一看人数的多少,如果人减少了很多的话,老师在点一下名,我觉的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来不来都无所谓。
最后我觉得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用考试的方式。
篇二:学习逻辑学心得体会学逻辑学的心得体会说实话,有点不大好意思,以前我只听说过“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概念,而非想过还有逻辑学,是这一学期的逻辑学这门课让我慢慢的了解它,在老师细细的讲解中,慢慢熟知它,渐渐学会应用它。
还记得曾今,在我看来,逻辑就如同数学中的解题,有题目所给出的一个又一个有一个的已知推出其隐藏条件,最后成为大家都熟悉的“1+1=?”。
这就是没学过这门课对逻辑学的了解。
然而,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后,它使我了解到,逻辑是一门理性的科学,是一门思维的必然法则,不是关于特殊对象,而是关于一切一半的对象的,是客观的。
它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思维先天原理。
在这儿,它也让我想到逻辑学的概念内容含义就如同大学老师讲课的方法,它告诉你的不是这个东西是什么,叫什么?而是教你怎样去识别东西,教的是一种思维。
坦白的说,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逻辑学的了解估计有15%吧。
只初明白它不再是我以前想的那么狭窄,数学逻辑只是它的一部分,它所涉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各大学科、社会问题、历史问题等都有涉及。
总之在我看来,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认为逻辑学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的看法中,我认为恰恰相反,我觉得逻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很好学的学科,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逻辑之于生活,就像是水之于生命,饭菜之于盐,生活中没有逻辑就相当于生命没有活动的规则和定律而一塌糊涂,就像是食之无味的饭菜吊不起胃口。
不管你是否在意,逻辑在生活中都会被经常用到,通过此通道的学习逻辑,你便可以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了解逻辑学,更好,更快的的学好这门课程。
谈到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联系,让我不由想起了以前在哪那本书上看到过的公孙龙著名白马非马的论断。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可谓是将名家的名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赵国一带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批战马死亡。
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
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
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
”公孙龙辩到:“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
公孙龙讲:“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
”公孙龙常以雄辩名士自居,他娓娓道来:“‘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
”‘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
”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尽管这个例子在很多篇关于逻辑的文章中作为论据出现,但我还是认为,这个论据最能证明的还是逻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现在我们不妨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看来,尽管公孙龙的论证在逻辑上和概念分析上做出了独到的历史贡献,但是他把一些概念混淆而流入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