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A3.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答:不正确。

第一个分句犯了 “定义过宽”的错误;第二个分句犯了 “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2、 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无情的。

答:不正确。

第一个分句“同语反复” ;第二个分句“定义过宽”。

3、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答:不正确。

用了比喻。

4、 商品是用货币作交换手段的劳动产品。

答:不正确。

“定义过窄”。

5、 语素是最小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正确。

符合定义规则。

6、 句子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不正确。

“定义过宽”。

7、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平面几何图形。

答:不正确。

“定义过宽”。

8、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答:不正确。

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例解、题:所谓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而高级神经活动就是理性。

答:这两句话作为对“理性”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五、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个是分解,不是划分。

3 £- I3.汀:FB..}■■: Lh 『怖2、 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个是正确的划分,符合规则。

3、 商品可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 4、 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 5、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答:不正确。

“超级划分”,“棉花” “花生”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并列的应该是“经 济作物”,而不是“棉花” “花生”。

6、 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不正确。

“子项未尽”,缺少子项“小学”。

7、 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和超级市场。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与“农贸市场” 、“资本主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分别用了三个不同根据,而且“农贸市场”的并列子项没有出现,犯了“子 项不全”的错误。

8、 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

按划分的不同层次,划 分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答:第一句话是分解不是划分,第二句话是正确的划分。

例解、题:汉语的词有单纯词、多音词、外来词、方言词。

答:这个划分不正确。

犯了 “划分根据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单纯 词”是按词的结构划分出来的, “多音词”是按音节划分的,“外来词”、“方言词”是按词的 来源划分的。

除“外来词”与“方言词” 之间不相容的情况, 上述各子项之间都是交叉的。

卜叫八1"】%匸| ■: \ - tL :亠丁4 川. 1=M )' A 「P )1 2 P > A'! $ ' ' A <1 ' M " S , 0SA? $ 0P r M I P 4 P'l 1 A$ 川■ M ! : A 「1 M ■E S >!■ P S E P六、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 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 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

2、 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 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 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 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同时还犯了“子项相容”错误。

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同时还犯了“子项相容”错误。

花生和粮食作物。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那么他有选举权” ,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年满十八 岁,但他没有选举权” ,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后者是“ P 并且非q ”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 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 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 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 “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 国人!” 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 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 “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 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 直说:“我是中国人” ,表面上“答非所问” ,实则隐含了 “我 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例解、 题: 我们应该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社 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个人主义是不可能占有合法地位的。

答: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个人主义”和“个人利益”不是一个概念, 不能混淆。

七、简答题:1、 例解( P208) 题: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细亚对求婚者说: “这里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

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写的是:“肖像在金盒中” ,银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银盒中” ,铅盒上写的是: 金盒中”。

有一个求婚者猜中了,你知道他是怎么猜中的吗?答:肖像在银盒里。

求婚者的推理过程是: 金盒上的话 “肖像在金盒中” 与铅盒上的话 “肖 像不在金盒中” 是矛盾关系的命题。

根据排中律, 二者必有一真。

又已知三句话中只有一句 真话,由此可知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银盒中”是假话,根据排中律,“肖像在银盒中”应 是真的。

2、 例解 (P205) 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空军有一条军规规定:如果飞行员被医生断定有精神病, 他就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 但在退出作战以前, 他本人应当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 而假如 他意识到自己有病不能参加战斗,就证明他头脑健全,没有精神病。

答: 这条军规包含着逻辑矛盾: 在飞行员被断定有精神病的情况下, 如果他能提出不参加 战斗的理由,那么证明他头脑健全, 没有精神病, 因而按规定不能退出战斗;如果他不能提 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那么,按规定也不能退出战斗。

他或者能, 的理由,总之,他都不能退出作战(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的结论与“他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的规定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3、 据传,有一年元宵节,司马光夫人想上街逛灯会,跟司马光说: 光说:“家中这么多灯,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请问,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使用了什么样的诡辩方法?( 答: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故意混淆“花灯”和“灯”,“游 人”和“人”的概念,同时偷换了“看花灯”和“看灯”、“看游人”和“看 人”两对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我是中 三句”金盒上 肖像不在 或者不能提出不参加战斗 。

这个“不能退出作战” 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 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又说: “我不但要看灯, 还想看游人。

” P2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