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评析2015-1-31|小马案例教学xxx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案例与评析》摘要:河。
然后回来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这样小马就心里有数啦!学生:不用那么麻烦,课文里不是已经说了,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小马是过去和老牛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师评:挖掘文本里的知识...
相关:◇语文S版:《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二、小马过河
◇奥尔夫音乐教案《小马过河》小音乐剧◇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
这是一个另类的声音,也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声音,含着一种剧烈的批判意识。
于是我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而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判断河水的浅深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学生说:“拣一块大小适合的石子扔到河中央,如果激起的浪花很小,而且声音很沉的话,说明河水有些深,如果激起很多水花,声音比较脆,那就说明河水较浅。
(师评:你很有生活经验)
学生:可以拣一根很长的树枝,测量一下水的深度。
学生:我还有一个办法以,附近不是有老牛吗?请老牛再过一回河。
然后回来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这样小马就心里有数啦!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课文里不是已经说了,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小马是过去和老牛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师评:挖掘文本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
学生:还可以请求牛伯伯帮助啊!请它帮忙驮过去。
教师:同学们非常会动脑筯,想出了很多有用的办法,那课文里的小马这样想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它立刻收回了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学生:课文里写道:“小马叹子口气说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它还是离不开老马,自己不想办法。
学生:小马没有去想办法,如果动一下脑筋的话,它就可以顺利过河,不用去问妈妈了。
老师:是啊,做什么我们都要严谨行事,以防万一,但只要勤动脑筋,很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评析]
这本来是一个学生思想上的“疑点“,课后我想,如果当时忙着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跟着教案走过场的话,学生就不太可能会深入思考,踫撞出智慧的火花。
而像这样有价值的出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如何将它挖掘出来,引发思想的共振而使学生有所得。
我想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说自己独到的见解,再者需要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发课堂的交流,从而把学习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