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讲解

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讲解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
旧的矛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 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贝塔朗菲(系统论)
维纳(控制论)
申农(信息论)
20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协同论和突变 论讲述了系统的演化方式,称为新三论。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
哈肯(协同论)
托姆(突变论)
20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 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
老三论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系统工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 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等基础理论的 蓬勃兴起,标志着系统科学的形成。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认识总是时代的认识,认识具有具体性,真理也有 具体性。
“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及“四位一体”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结构即模式、框架或程序。比如:结构性面试、结 构性失业。再如逻辑学的三段论结构;马克思的社 会形态概念即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 的统一体。
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 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 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7页
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阶级矛盾。根本利益对 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1. 整体性原则 2. 结构性原则 3. 层次性原则 4. 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指系统是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结 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简单讲就是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 有的整体特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一)系统与系统科学
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诸元素的综合体。(一般系统 论的创始人冯·贝塔朗菲)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
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
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
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3、层次性原则: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 律,又有各自特殊的规律。认识和研究系统,不仅 要解释共同规律,而且要研究和发现不同层次上的 特殊运动规律。
4、开放性原则:开放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 优化的必要条件,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 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 究视野。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方法上的重大变革。
◆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 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自然界也是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 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 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 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 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 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 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 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 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 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 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 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 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20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
1、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 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2、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3、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 体现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做 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 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深 刻揭示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创立了唯物 史观学说。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社 会机体” ,“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
程中的有机体。”
——马克思
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是自然前提,生产力是社会有 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 机体的“骨骼”,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诸 因素构成社会的“血肉”。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自身形态 ,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自 组织性的有机整体。
(一)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四)社会历史过程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五)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方法
恩格斯1886年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 曾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旧哲学研究方法做过比较:
“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 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成一成不变的东西 去研究。”
形而上学的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认为: “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
事物是什么,尔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 “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正确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置于其发展
的具体过程中加以认识,把客观事物同它存在和发展的过 程统一起来加以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