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演练
单项选择部分
1、哲学是()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 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
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和为第一性的问题
D 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
A 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
C 古代原子近代论和唯物辩证法
D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6、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阐述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是()
A 马克思
B 黑格尔
C 恩格斯
D 郝拉克里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其他一切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阶级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哲学
B 中世纪哲学
C 17、18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
D 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0、世界的统一性统一性原理在于()
A存在性 B 物质性 C 可知性 D矛盾性
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
12、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是()
A 绝对运动
B 时间和空间
C 相对静止
D 普片联系
13、能够测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 庸俗唯物主义
B 辨证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4、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运动,具有不受物质形态和运动
形式变化影响的绝对不变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辩证唯物主义
15、爱婴斯坦相对论证明了辨证唯物主义关于()
A时间、空间无限性原理
B 时间、空间有限性原理
C 时间和空间的可知性和不可知性原理
D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米,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百万种,这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运动变化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联系的观点
D 联系的条件性
18、康德认为,自然界不存在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只是人们整理感觉
经验的一种先天形式,这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决对论 B 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非绝对论 D 辩证法
19、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的实质理解为()
A事物数量增加和减少 B简单的重复和循环
C物质的位移和场所的变更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否定之否定规律()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
2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2、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 B 外力的推动 C 矛盾的同一性 D 事物的内部矛盾
23、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 实践 D人类认识能力
24、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5、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的决定性的中间环节是()
A联系 B抽象 C 推理 D综合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 真理发展的两种不同阶段
D 可以独立的真理
27、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思维关系 B同志关系 C家族关系 D生产关系
28、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A该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法律制度
C/社会的精神文明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30、唯心史观的出发点是()
A理论观 B神学观 C宿命论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的发展不包括偶然性的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同样有规律
32、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 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33、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A/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B人与人之间经济、文化政治、思想交往的总和
C国与国的交往
D民族与民族的交往
3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过程
B社会的政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