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源及其环境状况迎接新世纪时更值得关注的咨询题进展经济,需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中西部地区一、自然资源和资源爱护适度开发、适度消费、最少丢弃1.1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爱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农业高效和可连续进展的重要环节!图1.1.1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jpg 29KB)【1】北方地区:平原多,宜农耕地多,宜林土地多,煤炭、石油多,热量少,水分少。
【2】南方地区:平原少,宜农耕地较少,宜林宜牧土地多,磷矿、有色金属矿多,热量多,水分多。
【3】西北地区:沙漠广,宜农耕地少,宜牧土地多,煤炭、石油多,洪涝多风沙,热量少,光照强。
【4】西南地区:山地多,宜农耕地少,宜牧宜林土地多,水能丰富,气候潮湿,热量少,光照弱,垂直地域差异明显。
图1.1.2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jpg 37KB)图1.1.5 中国土地资源的差不多特点图示:表1.1.3 中国近年来的受灾面积1993 48.83 5.11995 45.82 4.8表1.1.4 中国近年了水土流失面积和治理面积年份流失面积(万平方千米)治理面积(万平方千米)1982 121 44.41990 136 53.01993 179 59.01995 163 66.91.2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爱护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良好、高效的农业进展,甚至丧失差不多的生存条件!项目国不(年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覆盖率(%)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均面积(平方米)总蓄积量(亿立方米)人均蓄积量(立方米世界1985年4086.64 8400 3100.0 77 27.3①30.1②1990年4027.569 7600 3100.0 58 27.6①29.6②1992年3879.796 6962 3100.0 56 26.0①28.6②注:①世界陆地总面积14950万平方千米②有定居人口的各大洲面积13584万平方千米表1.2.2 1978~2000年亚洲、非洲、中南美洲森林面积的变化大面积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自然灾难之一。
在全世界40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区中,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0万起,其中因雷击起火约2万起,人为火灾约为18万起。
大面积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自然灾难之一。
在全世界40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区中,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0万起,其中因雷击起火约2万起,人为火灾约为18万起。
表1.2.3 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资源情形清查时刻森林面积(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亿立方米)1949年76.0 7.9第一次清查(1973~1976年)122.0 12.7 95.3 第二次清查(1977~1981年)115.2 12.0 102.6 第三次清查(1984~1988年)124.6 12.98 105.7 第四次清查(1989~1993年)133.6 13.92 117.85 2000年打算144~154 15~16 126.60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①宜林区广,森林树种丰富1994年中国有宜林荒山荒地面积63.03万平方千米,中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6%。
世界有木本植物20000余种,中国有8000余种,占世界40%,其中乔木树种2800种,占中国木本植物35%,而纬度与中国相近的美国仅有乔木树种810种。
②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蓄积量少1992年世界森林覆盖率26.0%,而中国只有13.4%,居世界第120位。
1992年世界森林总蓄积量为3100亿立方米,而中国仅有93.1亿立方米,人均7.9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4%。
③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表1.2.4 中国森林资源的地区分布情形比较要紧林区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重(%)森林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比重(%)南方集体林区36.1 19.0 东北林区24.8 30.7北方林区20.0 11.4西南林区19.1 38.9④森林资源破坏严峻表1.2.5 中国80年代森林资源消耗量及其构成打算内消耗量打算外消耗量合计总消耗量(万立方米)6800 22610 29410 占总消耗量的比重(%)23.1 76.9 100.0表1.2.6 世界要紧国家草地面积比较(1990和1992年)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重(%)人均草地面积(平方米)1990年1992年1990年1992年1990年1992年世界3402.07 3424.32 22.8 22.9 6439 6145表1.2.7 各地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爱护区网的自然爱护区的数量和面积(1990和1994年)表1.2.8 中国自然爱护区进展情形1991 708 56066650 5.541993 763 66184000 6.801995 799 71850000 7.201997 926 76979015 7.991.3 矿产资源及其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废弃矿山的复垦,都与农业紧密有关!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①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表1.3.1 中国矿产资源种类与世界的比较世界发觉矿种中国发觉矿种中国探明储量的矿种1978年1321993年165 162 1491994年170 168 152表1.3.2 中国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要紧矿种居世界第一钒、钛、锌、钨、铋、锑、稀土、菱镁矿、萤石、硫铁矿、重晶石、石膏、叶蜡石、汞居世界第二钼、煤、磷、石棉、石墨②某些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中国大于3%的富铜矿只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0.7%,富磷矿只占全国磷矿总储量5.9%,富铁矿只占全国铁矿总储量17%。
中国不足或稀缺的矿种:铬、铂、金、金刚石、钾盐、石油、天然气、铜、银、硼表1.3.3 中国富铁矿储量与要紧国家的比较③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50%。
矿产资源开发的有效利用率仅3 0%左右,而乡镇矿山不足10%。
开展综合利用的国营矿山不足国营矿山综述的10%。
攀枝花铁矿的伴生矿:钒、钛、钴、镍、锰、铬、锆、铜、钼、铅、锌、铋、钨、碲、镓、硒。
白云鄂博铁矿的伴生矿:铌、钽、镧、钍、铈、铜、铅、锌、镨、铷、钐、铕、铽、镝、钇。
金昌镍矿的伴生矿:铂族元素、铜、钴、金、银。
④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表1.3.4 中国要紧矿产资源的分布锑矿探明储量湖南、广西、贵州、云南80磷矿探明储量贵州、云南、四川、湖北70铜矿探明储量江西、西藏、云南、甘肃54⑤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肃中国当前矿产资源的形势是:地质勘查资金短缺,操纵储量不足。
由于后备储量不足,进入90年代石油开始进口;到本世纪末,煤炭将消逝生产能力1.9亿吨,铜、铅生产能力将消逝40%,铁、锰生产能力将消逝10%。
表1.3.5 1990年中国矿石年产量、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比较地区年产矿石(亿吨)与世界产量之比(%)居世界位次人均量(吨)世界190 100 3.8中国18 9 3 1.7原苏联45.6 24 1 15.0美国41.8 22 2 20.0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充足的能源是进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条件!2.1常规能源表2.1.1 中国同世界水能资源大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比较项目年发电量装机容量总量占世界% 1990年人均量(千1990年1990年人2.2新能源表2.2.1 要紧核电国家核电站装机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1990和1993年)2.3能源咨询题和能源利用的前景表2.3.1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的变化表2.3.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的变化表2.3.3 中国同要紧国家煤炭产量比较表2.3.4 中国同要紧国家发电量比较表2.3.5 中国同要紧国家原油产量比较表2.3.6 中国几种能源产量的增长及居世界位次三、农业生产和粮食咨询题面对日趋猛烈的国际竞争,扬长避短,必须进展高效率、特有的优势产业!3.1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咨询题表3.1.1 世界小麦、玉米、稻谷生产前三位国家比较(1980、1991、13.2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咨询题表3.2.1a 中国要紧农产品产量增长(单位:万吨)表3.2.1b 中国要紧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表3.2.2 中国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构成的变化(%)(1952、1980、1990、1995,3-2-2.jpg 5.14kb)3.3 关注环境、耕地状况与粮食及食物安全3.3.1 中国的人口.耕地咨询题人口持续增加:表p13 公元前2205年至公元1947年的中国人口变化人均耕地持续减少:表p15 中国历代耕地面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47年)3.3.2 中国的耕地状况表p111 表7.5 全国及各大区高、中、低产(公斤/亩)耕地面积(万亩)表p112 表7.6 全国及各大区高、中、低产区灌溉面积比例表p113 表7.8 全国及各大区各类耕地面积(万亩)表p116 表7.10 全国及各大区的沙化耕地面积表p117 表7.11 1976年至1992年的盐碱化耕地面积表p118 表7.12 全国及各大区的盐碱化耕地面积表p120 表7.14 全国及各大区1991年耕地有效养分(N、P2O5、K2O)平稳情形(万吨)p127表8.4 我国中低产耕地的光能利用率表8.5 我国高产地块耕地的光能利用率3.3.3 中国的耕地地力咨询题我国耕地的贫瘠化养分平稳指数表7.1 3 p119 全国耕地养分平稳指数中低产耕地所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大:表p19 全国及各大区高、中、低产耕地比例(%)表p20 全国及各地区耕地等级及分布耕地物质生产能力提升困难:表p21 全国及各地区中低产耕地类型及占全国的比重(%)耕地地力的退化:表7.1 耕地退化类型的划分系统p1083.3.4 经济利益取向对耕地爱护失控的阻碍耕地比较利益低下对中国耕地爱护失控的阻碍:表p34 各类用地的亩产值效益比较3.3.5 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爱护的阻碍p38,p65我国都市用地情形分析:表4.3 我国都市的建设用地变化1,表4.4 p66我国都市的建设用地变化2,表4.5 1985-1994年各地区都市扩展情形表4.8 现有都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4.9 不同规模都市的人均用地比较我国大都市扩展用地分析:表4.10 24个都市的扩展都市扩展用地的构成:表4.11 (以广州市为例)建制镇用地分析:表4.13 1993、1994年我国建制镇新增占地情形村镇建设占用耕地分析:表4.14 村镇建房占用耕地情形,表4.15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3.3.6 中国的耕地评判1、耕地地力评判资料P1312、耕地的适宜性划分FAO《土地评判纲要》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3、物质生产力等级评判土地资源的物质生产力运算p136(土地资源光温生产力运算、土地资源光温水生产力运算、土地资源光温水养分生产力运算)表9.2 土地资源物质生产力的类型体系p137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4.1 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4.2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表4.2.1a中国要紧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表4.2.1b 中国要紧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表4.2.2 中国要紧非能源工业产品产量与要紧国家比较(电视产量单位:万台;人均:台)表4.2.3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里程单位:万千米)(年份:1949、1960、1980、1990、1993和1995年,里程单位:万千米)表4.2.4 长江流域的面积、人口、水资源和耕地面积表4.2.5 中国工业污染状况注:污染状况最新数据(1998年)可参见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统计公报污染状况最新数据(1998年)可参见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统计公报图4.2.11 中国的工业污染区及监测站分布五、人口与都市5.1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表5.1.1 世界人口平均密度最大、最小的国家(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部地区人口多,西北部地区人口少;2)平原、盆地地区人口多,山地、高原地区人口少;3)农耕地区人口多,林牧地区人口少;4)温顺潮湿地区人口多,洪涝冰冷地区人口少;5)开发历史较久地区人口多,开发较迟地区人口少;6)沿江、滨海、临铁路干线地带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