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从“末日来临”到“走出梦魇”——“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自由放任的美国1.世界经济大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②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4)影响: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②国际关系: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B.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具体可划分下列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1.经济新政(1)措施:以《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经济措施是“新政”的主体。
经济措施执行的效果决定着“新政”的成败。
事实证明,罗斯福的经济措施总体上是正确的。
这些措施遏制了经济大萧条,虽有曲折却一步一步地把美国经济引向复苏。
(2)作用:罗斯福经济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模式,使其从自由放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成为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宣告结束。
2.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1)措施:作用:社会保障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让联邦政府为个人和社会福利承担重要的责任。
罗斯福关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立法行动和措施,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3.环境保护新政(1)措施:体系的初步形成。
其次,新政创造的生态环境遗产为战后美国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奠定了思想和人文基础。
最后,罗斯福开创的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源保护的政策实践对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强化对环境问题的干预有直接影响。
4.政治体制新政(1)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2)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
5.外交新政(1)措施: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作用: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
美国对拉美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
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维的罗斯福新政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是经济新政、社会保障新政、环境保护新政、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等的综合体。
三、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及其评价1.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史料一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料二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
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
史料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
解读时注意史料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史料应用](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试解:【提示】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试解:【提示】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探究2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史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新政实质的误解。
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试解:【提示】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试解:【提示】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素养3—历史解释]一、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素养4—唯物史观]客观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长期以来,胡佛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指责和误解,历史教科书充斥着这位“无能总统”的惨淡形象。
有学者认为,胡佛虽然在大萧条中思想准备不足,但还是有所作为的,在主观上试图力挽狂澜,主张政府干预,而非完全地自由放任。
他在自己的经济哲学和治国经验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为控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胡佛并非一位无能、无为的总统,也不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典型代表,并且他的反危机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多方面的联系。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以免其重蹈覆辙。
1.(2018·山东日照一模)下面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A.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B.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C.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股票投机过渡导致市场虚假繁荣B [由图可知,1925年时,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比例很高,这会造成市场虚假繁荣,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贫富分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技进步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股票投机,故D项错误。
]2.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说:“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
”张军认为凯恩斯主义( )A.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B.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C.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D.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B [根据“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可知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可知,各国形成对凯恩斯主义的依赖,从而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说明凯恩斯主义也只能在一定的时期有效,如果长期依赖,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经济思想具有时效性,但并不是强调其对经济发展具有危害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区分先发还是后发国家,故D项错误。
] 3.(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