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皎.洁 / 打搅.业绩. / 污渍.纤.维 / 纤.夫B.效.仿 / 发酵.空旷. / 粗犷.盛.开 / 盛.饭C.隐瞒. / 蛮.横挑衅. / 抚恤.埋.伏 / 埋.怨D.市侩. / 反馈.濒.临 / 频.繁辟.谣 / 精辟.【答案】B【解析】A项‚皎‛‚搅‛均读‚jiǎo‛。
‚绩‛‚渍‛分别读‚jì‛‚zì‛,‚纤‛在‚纤维‛‚纤夫‛中分别读‚xiān‛‚qiàn‛。
B项三组读音都不同,分别读‚xiào‛/‚jiào‛、‚kuàng‛/‚guǎng‛、‚shèng‛/‚chéng‛;C项‚瞒‛‚蛮‛均读mán,‚衅‛‚恤‛分别读‚xìn‛‚xù‛‚埋‛在‚埋伏‛‚埋怨‛中分别读‚mái‛‚mán‛。
D项‚辟‛在‚辟谣‛‚精辟‛中均读‚pì‛,‚侩‛‚馈‛分别读‚kuài‛‚kuì‛,‚濒‛‚频‛分别读‚bīn‛‚pín‛。
【触类旁通】本题考查的20个字在要求背诵的70篇文章中出现了8个,分别是‚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齐师败绩.(《曹刿论战》)‛、‚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全面把握名句名篇,有助于提高字音辨读能力。
反之亦然。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答案】C【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B项‚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C项‚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D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答案】A【解析】B项残缺与混乱,应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正确‛;C项歧义,‚部分‛福利院还是‚部分‛孤儿?D项‚完成……理想‛搭配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③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②⑤①【答案】C【解析】③②说作者的创作活动,⑤①说作者的个性特点,④紧承‚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①总结上文内容,作尾句。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丁丑,俞瑱(zhèn)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
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kuáng)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臶。
众遥见旗臶,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
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注】①上:指皇上朱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语.诸将曰…语: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委: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D.噫!我固无恙.恙:祸患【答案】D【解析】A项‚告诉‛,B项‚委‛,丢弃。
C项‚识‛,‚知道‛【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与推断能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B. 利为.彼有宜为.报仇C. 降家皆为上所.杀几为所.误D.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答案】B【解析】A项均为代词,指居庸关。
C项均为助词,与‚为‛合在一起表被动。
D项均为介词,在。
B项分别是‚介词,被‛和‚介词,替,给‛。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3分)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 ①③⑥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③④⑤【答案】D【解析】注意这里要选‚料事如神‛。
①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②是用比喻陈说道理;⑥体现是他的谋略。
③④⑤均下了判断,‚取之甚易‛‚其心不一‛‚击之必破‛,而且从结果来看果真如此,因此表达其‚料事如神‛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理解与综合判断能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答案】C【解析】‚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有误。
原文是‚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此处本是皇帝捕获宋忠的间谍,间谍说宋忠诓骗将士。
属于张冠李戴。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答案】(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失去(机会)呀。
(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解析】(1) 广东省近三年都考查了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运用下列方法:①找名词(或代词)。
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
②找虚词。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乎、哉、也、欤、矣、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③找顶真。
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
④据排偶。
排比、对偶也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⑤依总分。
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
⑥依对话、引文。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翻译句子要结合文章整体的阅读进行。
翻译时要坚持字字落实,抓关键点。
即要力争每个字都要对照翻译,要抓住句子中的虚词、重点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