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是:(2)固:(3)全:(1)这(2)本来(3)确定是(完全,肯定的)(每个1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1题。

(一)[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6.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7.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4—21题。

(一)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4.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14.婺江(双溪)八咏楼15. 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三)(五)诗词鉴赏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26.这首诗写法上由入,抒发了作者之情。

(2分)27.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的优美意境。

(2分)26.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27.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8.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

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

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

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

③恤:担心、忧虑。

④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过:(2)己过不改则累.德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A B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C D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2分)8.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2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三、(10分)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

(2)累:连累,损害。

(2分。

每词1分)10.C(2分。

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

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C均为连词,因为。

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2分。

“或”“远”各0.5分;状语后置1分。

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

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2分。

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5~22小题。

(一)(4分)泛吴淞江[宋] 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5.诗中(1)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2)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分)16.“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三)(7分)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3)奴以米易.酒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终不扬其过也。

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15.(1)斜阳(2)半日(2分,每空1分)16.“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

(2分,意对即可)(二)(9分)(三)(7分)20.(1)先前,原先(刚才)(2)暗中(3)交换(3分,每词1分)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4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4、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

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13分)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6、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

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4、①同意。

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

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

(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②不同意。

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

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

(老马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4分)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各1分)生岁直子 ( 通“值”,正当 ) 室无完器 (家具 )假五六猫 ( 借 ) 购僮罗捕之 ( 悬赏,奖励 )6、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每处0.5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 (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仓廪,庖厨,恣)(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各2分)8、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1分),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

(2分)。

(三(四) 如梦令(6分)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2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三、综合性学习(10分)毕业前夕,班上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

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毕业时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24.为手抄报设计报名和栏目。

仿照下面示例,写出报名和四个栏目名称。

(6分)例:报名园丁颂栏目课堂内外①报名②栏目A. B. C. D.25.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为手抄报的主题。

(4分)(四) 如梦令22.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3.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三、综合性学习(10分)24.①(2分) 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②(4分) 示例:园丁之歌、老师的一天、悄悄话、校园内外、爱心故事等(每个栏目1分。

要求:符合主题,简明扼要,内容不重复)25.(4分) (说明主题,语言通顺即可。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