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块开裂原因控制措施

砌块开裂原因控制措施

如何正确使用国标图集06S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6S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是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首次组织编制的以各种砖和砌块为墙体材料的填充墙结构构造图集。

所包括的墙体材料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及烧结普通砖。

图集提供了两种拉结方式,预埋钢筋方式和预埋铁件方式,并包括砌体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拉结。

填充墙与柱、剪力墙的相对位置有:一字形、L形、T字形、十字形;形式有:墙居柱中、墙与柱外齐、墙与柱内齐、墙全外包、墙半外包;墙居剪力墙中、墙与剪力墙外齐、墙与剪力墙内齐、墙与剪力墙垂直相交。

图集还包括填充墙顶部拉结、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构造柱布置原则及做法。

图集提供了非承重墙常用矩形截面墙体允许计算高度[H0]的选用表,供设计参考。

由于在地震时,因填充墙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不合理会导致主体结构开裂或结构破坏,填充墙与结构没有形成有效连接会使填充墙倒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也就是说填充墙的布置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影响着结构的抗震性能。

填充砌墙的布置对结构的影响:平面不规则会使结构产生扭转破坏;竖向不规则会使结构形成短柱、短梁以及形成薄弱层,造成结构破坏坍塌。

从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考虑,填充墙与主体应柔性连接,使填充墙对主体结构的刚度不产生影响。

填充墙与结构的连接:一般填充墙四边与框架(剪)结构连接,如果墙顶及两端与结构的梁(板)、柱没有可靠的连接,那么填充墙就成为竖立在楼(地)面上的一片悬臂墙,其平面外强度非常小,地震时就会形成平面外倒塌。

从填充墙本身的抗震性能考虑,填充墙与主体应有牢固的连接,也就是刚性连接。

由此可看出,填充墙的连接要求与填充墙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是相互矛盾的,设计中如何合理地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建筑和结构工程师共同解决的问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称“高规”)对抗震设计时采用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有明确规定:“6.1.4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如采用砌体填充墙,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避免形成上、下刚度变化过大;2 避免形成短柱;3 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6.1.5 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06S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图集只给出了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剪)结构的拉结做法,也就是上述“高规”中6.1.5条的要求,但是“高规”中6.4条的要求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要正确的应用图集,在工程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填充墙的平面布置均匀对称,尤其应避免布置成一侧(如沿街)开通窗的情况。

2.填充墙的竖向布置均匀,避免形成短柱、强梁弱柱及薄弱层。

如底层或中间某层取消填充墙,在沿街面开带形窗等,这些都影响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填充墙砌体加气混凝土砌块图集开裂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分析了填充墙砌体开裂的原因和机理,结合砌体砌筑的工艺,论述了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的步骤,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开裂的措施。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填充墙使用混凝土加气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陶粒小型空心砌块、烧结页岩块等墙体材料较为普遍。

但随之而产生的质量通病和墙体裂缝也越来越多,虽不会对结构的安全构成威胁,却常引起用户的投诉和恐慌,也影响到住户的正常使用。

1 填充墙砌体开裂易出现的部位填充墙砌体开裂易出现的部位主要有:一是门窗洞口的过梁和窗台周围;二是框架柱、梁与填充墙体的连接处;三是自由长度较长的墙体;四是不同材料砌块混砌的接茬部位;五是砌块存放龄期短、砌块强度低的施工部位;六是施工洞及预留洞口四周;七是管线埋设部位。

2 填充墙砌体开裂的原因和机理(1)填充墙使用的砌块线膨胀系数不同,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线膨胀系数为8×10-6m/(m·K),普通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6 m/(m·K),二者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当温度升高时,框架梁柱就会对填充墙产生挤压作用,门窗洞口上下受到压应力与剪应力影响而产生斜裂缝;当温度降低时,框架梁柱与填充墙的交界处则产生拉应力,容易对墙体造成水平或竖向裂缝。

(2)填充墙砌块材料自身干缩性的影响。

填充墙砌块湿水在其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收缩现象。

有资料表明,在温度为40 ℃±2 ℃、相对湿度为41%~45%的条件下,其干燥收缩值为0.5mm/m。

因此,填充墙砌块砌筑前湿水过量会导致砌块在失水过程中产生裂缝。

(3)填充墙砌块龄期不够。

特别是加气混凝土块,往往由于出厂日期不到,施工赶工期超前使用,加气混凝土块自身反应造成填充墙开裂。

(4)填充墙砌体砂浆产生压缩沉降,墙顶与梁底脱开。

3 施工因素的影响(1)墙体长度大于4m未加设构造柱,特别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墙体受温度变化影响缺少约束力造成墙体开裂。

(2)砌块组砌不当。

填充墙砌块较普通黏土砖尺寸大、规格多,施工中随意砍凿;墙体长度与砌块模数不符造成组砌不当,在柱边留设间隙填充不满,造成柱墙界面处产生裂缝的隐患。

(3)日砌高度过大。

日砌高度是砌体工程严格控制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每日砌筑墙体过高,会造成灰缝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变形、开裂。

一些工程由于盲目赶工,日砌高度严重超标,导致灰缝厚度减小,进而降低了墙体的整体质量。

(4)砌筑灰缝不饱满。

砂浆饱满度是保证墙体整体强度的重要前提。

在施工中,由于砂浆质量不高及不规范的砌筑,使砂浆饱满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5)柱拉接筋未按规定设置。

墙柱拉接筋是增强框架柱与墙体连接能力的重要构造设置,施工中如不按规定设置拉接筋,或拉接筋设置的间距过大,长度不够,甚至漏筋,将造成墙柱之间的抗拉能力减弱。

4 砌体砌筑(1)砌体砌筑详见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2)砌踢脚,焦渣砌块墙的底部,踢脚板的位置处要先用黏土砖砌筑三皮。

(3)墙体拉接筋与剪力墙、构造柱相连的填充墙,施工时沿墙高每隔500mm预埋d 6 mm钢筋,拆模后及时凿出并调直。

在末端弯直钩,拉接筋锚入墙内200mm,外露1 000 mm或伸至门窗洞边,砌筑时压入墙内。

(4)排砖。

砌筑前,先在平面位置处进行排砖,将焦渣砌块沿轴线方向进行试排,调整好缝隙,排到墙的两端,排不了整块时,应用实心砖补砌。

(5)砌块在砌筑前一天一定要对焦渣块浇水湿润,同时湿润砌体墙基。

底部应先砌3皮实心砖,焦渣砌块砌筑时按排好的块数进行。

门窗洞口两侧也应砌实心砖,实心砖墙内埋木砖用以固定门窗框,实心砖与焦渣砌块应咬槎砌筑。

砌筑至梁底或板底时,最后一层砖要用实心砖斜砌,斜砖在大面墙施工完1周后开始,与梁底或板底顶紧。

砌筑时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在1.5cm为宜,立缝宽度以2cm为宜。

必须遵守“反砌”原则,即使底面向上砌筑,上下皮应对孔错缝搭砌。

(6)填充墙。

第一,填充墙按建施图施工,填充墙与剪力墙连接处应沿墙高设2d6@500mm拉结筋,沿墙全长贯通。

第二,填充墙砌至板,梁附近后,应待砌体沉实(约5d)后再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填实。

第三,填充墙洞口过梁可根据建施图纸洞口尺寸按(02G05)过梁通用图集选用。

荷载按一级取用,当洞口紧贴剪力墙,过梁改为现浇施工时,应按相应的梁详图在剪力墙内植相应钢筋。

5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操作步骤(1)在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之前,必须根据楼层内预留内控点放出墙体位置线与门窗洞口边线,并根据墙体不同高度分别做好皮数杆,皮数杆上要精确画出实心砖皮数高度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皮数高度。

(2)根据墙体高度与厚度预排砌块排列图,在图上标明实心砖与加砌块的砌筑部位,以及各种加砌块的长度和高度等。

并将门窗洞口边、墙体底边、顶边等实心砖砌筑部位预先标识清楚。

(3)框架填充墙砌体工程,M5混合砂浆,MU3.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块在砌筑之前要适量浇水,基础与楼层结构面提前按标高找平,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底部采用普通实心砖(MU10)砌筑,高度不小于200mm(一般为3皮~4皮砖),竖向灰缝填塞密实,在墙顶梁底与板底也采用实心砖,斜砌60°左右,砖缝用砂浆填实。

(4)实心砖砌筑水平灰缝宜为10 mm,竖向灰缝宜为10mm。

加气块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mm,竖向灰缝不得大于20mm,加气块墙体不得留脚手眼,每天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5m,砌至斜砌实心砖时,墙体要静置15d左右,然后斜砌顶部实心砖。

(5)门窗洞口顶部按施工图设计加设过梁,对小于600mm的洞口采用配筋过梁,M5水泥砂浆30 mm厚,放置3 d 6mm筋,每边伸入支座长度500mm,按设计要求在窗台下部和门窗洞口顶部高度及高度大于4m的墙体中部设60 mm厚,宽度同墙宽的水平加强带,内配2 d 10mm(墙厚大于200 mm配3 d 10 mm),d 6@300mm筋;对长度大于5 m时,在中部设端面250×墙宽的构造柱,配筋4d 10 mm,d 6@250,加气块设备价格。

构造柱沿柱每隔500 mm设置2 d 6mm拉接筋,伸入墙内不小于700 mm。

(6)在砌筑砌体时要先砌筑样板墙,经确认后,再进行大面积砌筑。

6 预防及控制措施6.1 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1)合理留置构造柱。

设置构造柱能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和延性。

在纵横墙的交叉处、墙体转交处、框架平面外的填充墙与柱的连接部位,门洞口及自由墙体的端部要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

(2)设置水平加强带。

每道填充墙至少设置1道C15混凝土加强带(钢筋两端与框架柱预埋铁件焊接);墙高超过4m时宜设置2道。

无门窗洞口时,可设置在1/2墙部位,层高3m左右时,宜设在窗台部位。

(3)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为减少建筑顶层墙体开裂,设计中应提高屋面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性能,以降低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的温差。

6.2 施工中的应对措施(1)砌块的选用。

选用材料时应选择规格、强度、重量符合标准,外观规整的砌块,加气混凝土块的出厂日期必须达到28d以上,小型混凝土砌块一般要达到150d左右。

避免原材料的内部徐变造成使用后收缩变形。

(2)控制用水量。

为降低加气块因其干缩性而造成开裂的弱性,应严格控制加气混凝土块的湿水量。

在一般气温条件下,砌筑施工前不得浇水;高温时可适度喷水。

砌块进场后要注意预防雨水。

(3)砌块排列合理。

砌体施工前,应认真绘制各墙体的砌块排列图,确定砌块错缝搭接的合理性。

绘制墙体砌块排列图除依据工程平面图、立面图、门窗洞口的大小、楼层标高、构造要求以外,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如:柱距是否标准,有无胀模情况,梁底标高是否同设计一致等等。

在此基础上应达到墙体平面尺寸和高度是砌块加灰缝尺寸的整倍数,砌块错缝搭接,尽可能使用主规格的砌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