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案例分析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案例分析

1、某保险公司承保了三个进口商的进口棉布,甲商投保了海运货物平安险,乙商投保了水渍险,丙商投保了一切险。

载货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恶劣气候,船员虽尽快关闭了货舱的通风口,但是仍有一些海水在通风口关闭以前被大浪打入货舱,三个货主的棉布有一部分不幸被浸泡在海水中。

船长命令船员立即采取行动打开包装进行晾晒,并进行了重新包装,但货物仍遭受了一定损失。

由于恶劣气候持续下去,通风口关闭时间过长,使得船舱温度上升,大量舱汗聚集,因此通风口附近的三批棉布也遭受了水湿损失。

到货后,三个货主就棉布的损失分别向保险公司索赔。

试问:保险公司应如何对三个货主赔偿。

2、某进口公司按照CIF条件从中东进口一批货物,投保了海运货物水渍险附加偷窃提货不着险。

由于海湾战争爆发,货轮在运输途中被扣留在红海,船上货物不能运达目的地。

进口公司在提货不着的情况下,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保险公司是否应对这批货物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偷窃提货不着险是指被保险货物整件被偷,本例显然不属这种情况,保险公司拒赔是正确的,除非投保“交货不到险”。

(?)
3、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总值110%投保平安险,6月初货物装妥顺利开航。

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为2100美元,数日后,该轮又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部分损失,价值为8000美元。

试问: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损失是否赔偿,为什么?
答案: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遭受的损失应全部予以赔偿。

1该船触礁所造成的8000美元的货损,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单独海损,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保险公司应赔偿。

2触礁之前由于蚺造成的2100美元的货损,保险公司也应赔偿。

因为,这是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也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

4、某批化工品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投保了海运货物一切险。

在装船时出于安全考虑,船方将该批货物放置在甲板上。

船舶在运输途中遭遇大海浪,船舶颠簸剧烈。

船长为了防止剧烈碰撞而发生爆炸,将该批货物抛弃。

后货主根据“一切险”保单的规定向保险公司索赔货物损失,保险公司拒赔。

5、载货轮船“路易斯”号抵达天津新港集装箱码头,某装卸公司承担了20个集装箱的卸货任务。

在最后一个集装箱被吊钩钩起后向岸上移动的过程中,突然吊杆折段,集装箱重重地坠落在地。

后经查验,发现箱中有三个进口商的货物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这些货物均按伦敦协会货物条款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海运货物保险,但保险条件并不相同,分别是ICC (A)、ICC(B)和ICC(C)条款。

保险公司对这三个进口商应如何赔偿?
6、1997年7月4日,中国抽纱上海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抽纱”)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保险”)订立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合同,保险标的物为9127箱玩具,保险金额为5505808美元,承保险别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1年海运一切险和战争险条款。

根据“太平洋保险”的《主要险种条款汇编》的解释,一切险包括“偷窃、提货不着险”。

责任起讫期间为仓至仓。

涉案货物运抵圣彼得堡后,承运人银风公司未收回正本提单而将货放给了“中国抽纱”对外贸易合同的买方。

“中国抽纱”与买方约定的付款方式为付款寄单,因买方迟迟没有支付货款,“中国抽纱”遂派人持正本提单至圣彼得堡提货未着。

就该批货物,中国抽纱已向买方收取预付款100076.51元。

随后,中国抽纱依据
保险合同向太平洋保险提出保险索赔而被保险公司拒赔。

中国抽纱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7、某外贸公司与荷兰进口商签订一份皮手套合同,价格条件为CIF鹿特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一切险。

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手套的湿度降到了最低程度,然后用牛皮纸包好装如双层瓦楞纸箱,再装入20尺集装箱。

货到鹿特丹后,检验结果表明:全部货物湿、霉、玷污、变色,损失价值达8万美元。

据分析,该批货物的出口地不异常热,进口地鹿特丹不异常冷,,运输途中无异常,完全属于正常运输。

试问:
(1)保险公司对该批损失是否赔偿?为什么?
(2)进口商对受损货物是否支付货款?为什么?
(3)你认为出口商应如何处理此事?
答案: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不负责赔偿。

因为根据“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货物本身的内在缺陷或我所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属于保险除外责任。

2进口商必须支付货款。

CIF象征性交货一,卖方不需要保证到货。

只要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就必须付款。

(?)
8、我方出口一批罐头到新加坡,投保一切险。

货到新加坡时由于收货人地址不详无法交货,只能将货物随船运回,待我方将地址补充完整后再运往新加坡,但在返程途中因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部分罐头生锈,货到后进口方只收下未生锈的部分,对于生锈的罐头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
答案: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因为已经超过了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

货到新加坡没有将货物交给收货人的原因在于收货人地址不详。

而导致货物不能如期交付的原因是我方自己的疏忽,而跟其他各方无关。

保险公司承保要严格按照“仓至仓”条款的规定,一旦重新运输导致货物产生损失,其损失完全由出口方自己承担。

9、我方进口的一批货物投保了一切险,该货物到达目的港天津新港后进入到1号码头仓库,进口方从该仓库提货。

进口方提走部分货物并分发到全国各地,这时由于台风袭击,仓库内余下的尚未提取的部分货物受损。

请问保险公司对该损失是否应作出赔偿?
答案:不应该赔偿。

原因在于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中,保险人的责任范围是“仓至仓”,即从出口商的仓库到进口商的仓库,一旦货物进入进口商的仓库,则他人的责任就没有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人是没有责任的,自然也就不需要赔偿?
10、我方按CIF纽约出口冷冻羊肉一批,合同规定投保一切险加战争险。

货到纽约后恰逢码头工人罢工,货物因港口无法作业不能卸载。

第二天货轮因无法补充燃料,以至冷冻设备停机,等到第五天罢工结束,该批冷冻羊肉已变质。

问:进口商向保险公司索赔是否有理?
答案:进口商向保险公司索赔无理。

因为投保罢工险,保险公司只对因罢工造成的直接损失负责赔偿,对于间接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例如,由于罢工引起劳力不足或不能运用,致使堆放码头的货物遭到淋雨日晒而受损、冷冻机因无燃料而中断致使货物变质等等均属间接损失。

保险公司对于这类损失均不予赔偿。

11、某公司以CFR上海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并据卖方提供的装船通知及时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水渍险,后来由于国内用户发生变更,我进口公司通知承运人货物改卸黄浦港。

在货物由黄浦装火车运往南京途中遇到山洪,致使部分货物受损,我进口公司据此向保险公司索赔但遭到拒绝。

保险公司拒赔有无道理?
12、上海某公司出口货物到美国,应外商要求投保ICC(A)。

保险单载明航程为“上海——纽约”。

海运船舶在墨西哥湾遭受恶劣气候,船体严重受损,被迫靠近附近港口进行修理,船方宣布运输合同终止,货物在中途港被迫卸下。

出口公司与进口商商议以铁路运输将货物运达纽约。

在陆运期间货物遭受淡水雨淋损失。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对这种淡水雨淋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13、我国某工厂以FOB条件出口一批货物,买方向保险公司投保了ICC(A)加战争险。

从卖方仓库运到装船港途中发生卡车倾覆,货物外包装有明显损失痕迹。

卖方电告买方,得知货物保险单规定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是“仓至仓”期间,遂以损失发生在承保期间为由,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请求,遭到保险公司拒赔,保险公司称卖方不是保险单的合法蚩尤人。

买卖双方协议仍然将货物装船运送,到货后由买方持保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事后买方的索赔请求同样遭到了保险公司的拒绝。

试解释其中原委。

14、某贸易公司按CFR条件进口了一批化工品,在接到国外出口方发出的装船通知后,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海运货物保险。

谁知投保后仅2天就接到了出口方的货运代理发来的关于化肥在吊装过程中遭受暴雨袭击,可能有部分货物损失严重的通报。

由于货源紧张,已来不及临时换货,并且贸易公司的最终用户一直在催促交货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贸易公司反复考虑并查阅了保险条款,决定按照原定计划进口,如果货物有损失,就按照保险条款中“仓至仓”条件的有关规定向保险公司索赔。

半个月后货物到港,贸易公司提货时果然发现有10%的货物损失严重,随即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

某货抡航行途中搁浅,为脱浅强行倒车无效,主机因而受损,后抛弃部分货物并经救助脱浅。

该轮抵达目的港后宣布共同海损,该案各有关方遭手的共同海损牺牲、费用如下:船舶主机修理费:2.5万元;抛弃货物价值:3.5万元;救助费用:1.5万元;船舶在目的港完好价值:100万元;货物到岸价值(不包括抛弃货物):36.5万元;假定该轮向PICC投保船舶一切险,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均为1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船、货双方共同海损分摊及PICC的赔偿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