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维C
s
o
R
预防
感冒
图中S代表主体, O代表客体, 它们都是论题;
R表示关系
三、知识的表征
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 命题只涉及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人是用命题而不是用句子将言语信息贮 存在头脑中的。
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 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予 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
(一)什么是知识
• 狭义知识: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 中的信息或意义,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 广义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 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依据知识的不Fra bibliotek表征方式和作用分:
•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
则、事件、态度等,用于区分和辨别事物,是关于“是什 么”的知识。
第三章 知识的学习
课程大纲
•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 第二节 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 •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与知识分类
• 哲学(反映论)定义:人脑对事物特征与联 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定义:个体通过与 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1、产生式(Production)
产生式是一种以“如果/则”(if/then)形式编码的“条件—行 动” 规则(condition-action规则,简称C-A规则)。
– 特点:贮存时间短,大约0.25~2秒,贮存方式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 容量相当大。
• 短时记忆
– 定义: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 特点:保持时间大约5秒~2分钟。
– 成分:⑴直接记忆,来自感觉记忆,容量大约 为7±2个组块。⑵工作记忆,来自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
例: 如果 目标是要整顿课堂秩序
有哪位学生再在课堂上捣乱 则 我就批评他(她)
补充:产生式与命题的不同
三角形的定义以命题的形式贮存, 这时人们能回答“什么是三角形”,再 现出三角形的属性;
而以产生式的形式来贮存三角形的 定义时,人们能对呈现的图形是不是三 角形进行判断。
2.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是多个产生式的联结。当一个产生式的动 作成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时,产生式之间便相互联系 起来,构成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表征了复杂的技能 的完成过程)。
B'
C'
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A(A')
B
C
补充:产生式及其系统的意义
用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人们在 运用程序性知识的时候并不会意识到其中的每一步。这 就是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特点,即条件与动作之间的联 系熟练后能在无意识中自动地运行。
程序性知识自动化后,不再占用工作记忆,因此人 们可以同时进行一些活动。如:边记笔记,边听课。
• 程序性知识: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
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
•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
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 一般方法和技巧。
练习题
• 当你知道了“江西省的简称是赣”时,你获得的 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如果你做出了 “1/3+3/4=?” ,说明了你获得了上述两种知 识的哪种知识。
根据需要提取信息(提取与建构)
6.测量与评价认知结构的特征
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的模型
二、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定义: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 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特点:保持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 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贮存方式是有组 织的知识系统。
四、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四)遗忘与记忆
• 遗忘的理论解释
– 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
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学习过程 注意与预期(心向)
教学过程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
激活原有知识(认知结构变量)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选择性知觉 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精加工) 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组织)
3.呈示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 识理解; 5.指导学生复习与记忆策略
图式(Schema)
图式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 元。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是关于某个主 题的一个知识单元。
三、知识学习的标准
• 概念化 • 条件化 • 结构化 • 自动化 • 策略化
四、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图 三种记忆系统模式图
•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 定义: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 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记忆的开始 阶段。
–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
干扰的结果。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首因效应与近 因效应)
– 提取失败理论:学习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
无法提取。“舌尖现象” – 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几种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皮连生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和安德森的激活 理论,提出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的模型
二、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知识在人脑中的
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知识在 人脑中的呈现方式。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1.命题和命题网络
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相当于头脑的一个观念。 一个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
认知心理学家用了许多不同方法来表示命题。常用的方法 是,用一个圆 (或椭圆)表示一个命题,用箭头将命题的论 题和关系联系起来。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 1、产生式:IF……THEN……
IF 是条件项,THEN是反应项。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IF-THEN语句。
例如
产生式1:两位数连加
27+15+19+30=?
产生式2:使用强化
如果 目标是增强儿童的注意行为
且该儿童已表现出比平时更 长的注意行为
那么 表扬这个儿童
(三)大的知识单元的表征——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