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正确择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1、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 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 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正确认识和 把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同学们 理性择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
各式各样人山人海的招聘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充分准备、把握机会 二、熟悉程序、用好政策 三、知己知彼、准确定位
大学生需要树立的观念
就业观 择业观 创业观
大学生正确就业观
• 认清自己,认清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工作方向也离不 开社会的要求,从而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鲁滨逊 被困孤岛,与世隔绝,多年后返回故土,已恍如隔世。一个大学 生如果不了解社会需求,恐怕只会在创业道路上连连碰壁。俗话 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人才需求量 都很大,其实专业无热冷,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 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 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毕业以后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并 不取决与他的专业是否热门,而是取决于他在专业学习中是否已 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固步自封,要有积极创业 的准备。创业需要勇气,但需要的是智勇,而不是蛮干。大学生 要打破以往旧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势与政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正确认识目前国内就业形势
•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 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
生的普遍现象。
•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绝顶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
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
黄玉珠
2013123108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 第一,具有超前的敏锐性和预测能力 • 第二,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 • 第三,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 第四,具有竞争和合作意识 • 第五,具有时代意识 • 第六,具有法制观念 • 第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八,具有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 • 第九,树立博才取胜的意识 • 第十,具有是非辨别能力
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 4.工作经验少 • 教授多“教练”少 •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
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 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 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 “教练”。 • 5.怕吃苦,爱面子 •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 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 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 6.大学生求职潜规则:“关系就业” • “找人”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关系就业”已经成为破坏 就业规则的一种重要因素。这种潜规则带来了极坏的社会效应,对大 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造成消极的影响,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和挑 战。 • 7.先择业还是先就业 •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否天然不正确,而需接受社会教导和政策训 示?这恐怕是某种话语习惯和政策姿态,并非今日大学校园的观念现 实。近期,中青报针对就业观念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8%的人对“先 就业、后择业”的说法表示认同,尽管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仍有 77.2%的人认为,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并非全然无望,只是要付出更 大努力。
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
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 3.专业相同的人多
•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
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
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
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
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
出
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军
他们该何去何从?
就业途径与应聘准备
•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 • 2、升学(考研或升本) • 3、报考公务员 • 4、充当西部志愿者 • 5、报考选调生 • 6、参加三支一扶计划 • 7、参军 • 8、创业
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
1. 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 学生增130%
•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自
从2005年开始,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 2.选材要求高
பைடு நூலகம்
•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
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