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看图写话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看图写话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看图写话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
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
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关键词 : 兴趣 想象 方法 鼓励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
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
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
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十余年来,我一直任教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
一、我认为首先是培养兴趣。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十分严重,不愿习作的现象
也客观存在。看来培养低段学生习作兴趣,把好作文入门关显得尤为重要。根据
我的经验,我认为首先是引导,引导学生解除心理压力,培养兴趣。每当出示一
副图训练学生写话时,我都鼓励他们,看看谁先看懂图意,然后勇敢地把自己对
图意的理解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不管学生对图意理解有多大偏差,老师从
来不责备、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为他们的想象、他们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勇
气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老师再根据他们的表述,联系图意,对比误差,找出不
足,适当点拨,使他们找到前进的路标,勇敢地前行。始终不畏惧,始终保持对
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我认为这就迈出了作文的第一步。
二、循序渐进,培养能力:看图、想图、说图、写图。
1、看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图画的主要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来准确地说说图片
的意思。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因为我们在教学中都会发现,很多学生
在写作的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
(1)有顺序地看
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对于单幅图,可以由上而下,
由远及近,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对于多幅图,按照事物发展
的先后顺序来观察,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
(2)细致、全面地看
看图时又全又细,才能全面地把握画面的内容和含义,才能为后面展开合理
地想象提供依据。对于多幅图来说,不但要弄清每幅图的人物和环境,还要注意
分辨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和变化。
(3)准确地观察
看一幅图,要弄清 “什么时间?” “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在
干什么?”把这些规律告诉给孩子,他们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图意。在看一幅图的
基础上过渡到看几幅图,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作为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多幅图
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先忙着一幅图、一幅图地看。教师要让他们先连续观察几
幅图,因为这几幅图连在一起就交待出一个完整的情节。先把这几幅图连在一起
看,把表达的大概情节抓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一幅一幅具体细致地看。
这样练习才能掌握观察几幅图的方法。
2、想图
在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展开合理地想象,把图片中的意思
说清楚。
图片上的人物、景物都是静止的,不会动的,人物想什么,说什么,静止的
画面更是难以交代清楚,这就要引导学生在对画面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的翅膀,去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活”起来,这样,
学生说的内容就丰富了、具体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
了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仍然处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对于这一环节的
处理,我觉得老师可以提出些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的问
题观察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有时,还可以把画面“立体”起来,分组把画中
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出来,这样就把“死”的变“活”了。而且学
生兴趣浓厚,意犹未尽。
3、说图
叶圣陶先生曾说:"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
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可见"说"
的重要性。在孩子写话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孩子"咬笔头",那都是因为"说"没
到位。由于低年级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
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
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4、写图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
人物、干什么"就行了。对孩子的要求不要高,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随着孩
子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逐步要求孩子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开始写
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
点。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表达、喜欢写作,教师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
文,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比喻用得且当,一个词语
用得准确,一个标点用得巧妙,都应该赞赏,以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训练学生说话、写话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一步一
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逐步提升。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教
师都要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只有亲身体会每个过程,教师才能在实践中
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成功之路;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才能在
每一步的训练中丰富情感、积累学习经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才会一步一个脚
印走得轻松、走得愉快、走得踏实!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出版,2006年7、8期合刊
3、《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语文报社出版,2006年7、8期合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