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实地现场踏勘,项目厂区处于三通一平阶段,项目预计2019年8月建设完成,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分析,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具有短期、可恢复和局地性质,主要体现在施工扬尘和机械产生的噪声、固体废物和施工废水等,以及对生态的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包括土建与设备安装两阶段,在此期间将产生以下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建筑材料、设备运输中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约70~85dB(A)之间;建筑基础挖掘、装载等机械产生的噪声,产噪值在75~100dB(A)之间。

废气污染源:建筑材料水泥、白灰及地基挖掘弃土临时堆存产生的二次扬尘和材料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

固体废物: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基础挖掘产生的弃土。

废水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4.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废气,其中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施工现场的扬尘产生及扩散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难以定量的过程。

扬尘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剧增,并随风迁移到其它地方,致使空气中含尘浓度超标十倍至几十倍,严重影响景观。

本评价采用类比法对施工场地扬尘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北京环科院对不同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风速为2.4m/s。

具体测量结果见表4.1-1。

表4.1-1 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情况TSP浓度(mg/m3)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风速为2.6m/s时,工地内TSP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平均1.88倍,污染浓度较高。

建筑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在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0.491mg/m3,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倍。

施工现场150m外,施工粉尘对环境影响已很小。

本项目厂区距离最近瓜刘庄村民居350m。

为了控制建设期施工扬尘污染,施工期应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环发[2013]104号)、《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措施》(冀建安[2015]11号)、《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邢台市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巨鹿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要求进行建设,结合本项目施工期工程量,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施工现场及在建工程必须封闭围挡,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

(2)工程施工前,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必须混凝土硬化,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3)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水池,池内铺设碎石,减少驶出工地车辆轮胎携带的泥土量。

(4)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闲置场地必须覆盖、固化或绿化,严禁裸露。

(5)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撒。

(6)管沟开挖时土方应分层堆放,靠近管沟附近、不可堆在施工及临近的道路上,防止对道路的占用,同时避免遭受行驶汽车碾压产生道路扬尘。

(7)施工现场的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覆盖,严禁露天放置。

(8)统筹安排施工进度,管沟开挖产生的土方应尽快全部回填,若产生废泥浆等土方集中收集后清运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避免长期露天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9)施工高层建筑垃圾必须采用封闭式管道或装袋用垂直升降机械清运,严禁凌空抛掷。

(10)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度污染天气时,必须采取扬尘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

(1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12)将整个管网工程分成若干施工段,每段都应履行“三同时”原则。

由于本项目采取分段施工,缩短局部施工时间,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等措)/lg(2000r r L L r r -=施,将施工扬尘(TSP )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降至最低,且施工扬尘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可以恢复至现状水平。

4.2 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其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水量较小,一般可就地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水量较少,可就地泼洒抑尘。

施工场地设临时旱厕,有附近村民定期清掏做农肥。

因此,施工期废水对环境影响较小。

4.3 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源强施工期间,不同的施工阶段将有不同的施工机械,主要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打桩机、电锯、电刨、设备吊装机械及运输车辆等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

根据类比调查和资料分析,各类建筑施工机械产噪值见表4.3-1。

表4.3-1 施工机械产噪值一览表 单位:dB(A)(2)预测计算本次评价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计算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计算中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

预测公式如下:式中:L r ——距声源r 处的A 声压级,dB(A);L r0——距声源5m 处的A 声压级,dB(A); r ——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 r 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5m 。

利用上述公式预测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衰减值,预测结果见表4.3-2。

表4.3-2 各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贡献值(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建筑施工主要产噪设备为运输车辆、电锯、电钻及吊装机械等设备。

根据噪声源预测计算结果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对比,可以看出:在建筑物土石方施工阶段,昼间距工地50m,夜间200m才可满足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求;在结构施工阶段,由于电钻、电锯等噪声源产噪声较高,昼间距施工现场50m处可达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夜间则需200m衰减距离方可达标;设备安装阶段,昼间距工地20m可达标,夜间距工地100m可达标。

为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根据设备产噪情况将电锯、电钻、吊装机械等设备作业时间调整至白天,并禁止在12:00~14:00、22:00~7:00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本工程据最近敏感点瓜刘庄村350m,经采取相应噪声防治措施和距离衰减后,施工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4.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阶段地基开挖产生的弃土、主体工程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经现场调查,项目周围无危险废弃物,故本项目施工固废均为一般固体废物。

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回填或自用,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砖块、混凝土块、废木料、废钢筋等。

对于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将按要求运至指定地点,用沟坑填埋。

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将大部分用于回填地基,剩余部分首先立足厂内绿化用土,其余外运填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厂区施工时,若不注意对生态进行保护,随意占用临时用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本项目应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期产生少量土石方,用于厂区回填。

(2)对施工材料、弃土堆存,在雨季节要采取围堰挡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施工材料运输、露天堆放要采取遮盖和洒水等措施,避免二次扬尘污染,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

(3)加强厂区和厂界周围的植树绿化工作,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综上所述,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防治和减缓影响的主要手段是加强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要从管理入手,文明施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施工规范、作业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尽可能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5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1区域常规气象资料本项目地面气象参数采用巨鹿县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测资料,收集了近20年的气象数据。

地面气象数据项目包括:风向、风速、总云量、温度、相对湿度、观测站地面气压为每日24次预测数据,总云量为每日4次观测数据,气压为每日4次数据。

表5.1-1 气候统计资料序号名称数据单位1 累年平均温度13.0 ℃2 极端最高气温(2000年7月1日) 42.7 ℃3 极端最低气温(1997年12月8日) -21.9 ℃4 累年平均降水量480.5 mm5 30年一遇最大降水量(1995年7月12-14日) 886.6 mm6 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608.9 h7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64 %8 累年平均总云量562 十分量9 累年总辐射量118.342 千卡/Cm210 年平均风速 2.12 m/s11 累年平均气压1011.6 hpa12 累年平均蒸发1662.2 mm13 累年平均地温15.2 ℃14 累年最大冻土46 cm表5.1-2 历年月平均气温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4.1 -0.8 6.1 14.3 19.9 25.2 26.6 24.9 20.1 13.5 4.8 -1.8图5.1-1 历年月平均气温变化图表5.1-3 累年月平均风速单位:m/s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 2.4 2.7 2.9 2.5 1.9 1.8 1.6 1.7 1.8 1.9 2.0图5.1-2 历年月平均风速变化图表5.1-4 区域全年各风向频率数风向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频率 4 6 8 5 5 3 5 6 9 风向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频率 6 5 4 4 5 5 4 21该区域20年平均的全年及四季风频玫瑰图见图5.1-3。

图5.1-3 全年及四季风频玫瑰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