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第三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详解
3第三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详解
第三节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考核评价
一、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的 含义、原则、适用对象
(一)含义 (二)原则 (三)适用对象
(一)含义
党政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考核,是指考核机关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 考察、核实、评价,并以此作为加强对领导班 子的管理和领导干部任用、奖惩等的依据。 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领导班 子成员个别提拔任职考察。
♣ 实绩分析的方法
1.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分 析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的工作思路与成效; 2.根据民意调查的群众满意度,分析当地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等方面的状况与成效; 3.通过对当地发展状况的总体了解,在适当进行 不同地区之间横向比较的同时,突出对任期内的 纵向比较; 4.以分析领导班子整体的工作实绩为基础,结合 工作分工和对个人的民意调查,从中分析评价领 导干部个人的工作实绩。
(六)综合评价
1.综合评价的含义 2.综合评价的方法 3.撰写考察材料
♣ 综合评价的含义
综合评价,主要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 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并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的意见,巡视组巡视、重 大事项跟踪考察、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面反映的 意见,以及其它平时了解的情况相互补充印证。 在全面掌握考核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组集体 研究分析,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 出评价。
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群 众直接感受到的工作状态与成效。 对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工作作风、履行职责、 公众形象等内容。
♣ 民意调查的范围
领导班子:来自基层的、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党代 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需要也可以 增加来自基层的其他人员。 领导干部:(1)拟提拔正职的,范围与领导班 子的民意调查的范围相同。(2)拟提拔副职或 部门(单位)负责人的,一般为直属各部门(单位) 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还可以包括考察对象分管或所在部门(单 位)和下属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 服务对象。
♣ 综合评价的方法
1.类型分析。将各类材料进行分门别类。 2.数据分析。分析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 完成任务结果等数据,评价工作成效和群众公认度。 3.比较分析。把同类与不同类情况、考察对象的表 现与班子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 4.环境分析。对考察对象工作表现的客观环境因素, 重点是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评价考察对象的主观 努力。 5.历史分析。考察对象的历史情况与现实情况。
2.个别谈话的范围
♣ 个别谈话的范围
到考察对象所在地方个别谈话范围,与民主推荐 时的个别谈话的范围相同,其中包括考察对象。 到考察对象分管或所在部门(单位)个别谈话范围: 部门(单位)领导成员;有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 主要领导成员;考察对象。 根据需要,个别谈话可以适当扩大范围,深入了 解干部的有关情况。
(二)年度考核程序
年度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上级党委(党组 )领导下,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本级党委( 党组)在每年年末或者次年年初组织实施。 1.年度总结。 2.年度考核测评。 3. 形成、反馈年度考核意见。
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 合考核评价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民主测评 (三)民意调查 (四)个别谈话 (五)实绩分析 (六)综合评价 (七)结果运用 (八)反馈、申诉
♣ 参加民主测评人员范围
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会议 投票推荐同时,对其民主测评,参加民主测评的 人员范围与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一致。 考察对象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参加民 主测评人员的范围一般为:本部门(单位)领导成 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本部门(单位)人数较少的, 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 实绩分析的内容
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1.上级统计部门综 合提供的本地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长、人均财政收入 及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资源消耗与安全生 产、基础教育、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城乡文化生 活、人口与计划生育、耕地等资源保护、环境保护、 科技投入与创新等数据和评价意见;2.上级审计部 门提供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和评价意见;3.民 意调查反映的有关情况。可以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 实绩分析内容。 对部门(单位)负责人:部门(单位)工作成效、机关 效能、内部建设、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
(二)改进考核方式
1.加强平时考核。 2.健全年度考核。 3.完善换届(任期)考察。 4.改进任职考察。
(三)扩大考核民主
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把上级评 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 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 果,采用民主、公开的方式确定考核项目的目 标值和权重,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探索实绩“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加大 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二)原则
1.坚持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3.坚持注重实绩、党管干部、群众公认; 4.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 4.避免繁琐,力戒形式主义。
(三)适用对象
1.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全 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的有关工作机构的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2.地方县以上(含县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 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的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地方县以上(含县级)党委、政府的工 作部门(含派出机构)和人大常委会、政协的有 关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3.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具体方式包 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推荐地方党委领导成员人选,参加会议投票推荐 的人员应当为中共党员;推荐地方政府领导成员 人选,应当有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主要领导成员 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 核评价机制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考核内容 (二)改进考核方式 (三)扩大考核民主 (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一)完善考核内容
1.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2.充分体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3.充分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特点。 4.充分体现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
♣ 民主测评档次
条民主测评表测评项目的评价意见,分为优秀、 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 对领导干部的总体评价,分为优秀、称职、基 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
(三)民意调查
1.民意调查的内容 2.民意调查的范围 3.民意调查的方法与等次
浙江干部实绩评价需群众“打分”
♣ 民意调查的内容
♣ 撰写考察材料
考察材料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考察结果。 撰写考察材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写实;准确; 精炼。
(七)结果运用
综合考核评价的结果,应当作为领导班子建设 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 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八)反馈、申诉
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有关情况,应当向领导班子 成员反馈,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有关情况,应当向本人反馈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考核评价情况有不同意 见的,可以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申诉。 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调查核实,作出明确 答复。
♣ 民意调查的方法与等次
民意调查可以定期在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中进行。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入户调查、政府网 站评议等方法在有关人员中进行。 民意调查的评价意见,一般分为满意、比较满 意、不满意、不了解四个档次。
(四)个别谈话
1.个别谈话的类型:(1)民主推荐时的个
别谈话;(2)到考察对象所在地方、部门(单 位)个别谈话;(3)与考察对象本人谈话。
♣ 会议投票推荐
一次推荐:1.党委成员;2.人大常委会、政府、政 协领导成员;3.纪委领导成员;4.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 体的主要领导成员;5.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 领导成员;6.担任过本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7.其 他参加的人员。 二次推荐: 1.党委成员;2.人大常委会、政府、 政协领导成员;3.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 察长;4.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 个别谈话推荐
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为: 1.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2.纪委副书记,部分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 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 3.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 4.担任过本级正职领导职务的老同志; 5.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 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重要依据。 从严治党、奖惩分明。 考核结果及时客观地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 反馈。
三、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一)年度考核内容 (二)年度考核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