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关于“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被除数等于除数: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四则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怎样最省钱: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站在任意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至少能看到1个面,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①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a-b-c=a-(b +c) ②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a-(b +c)= a-b-c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除法的性质:①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 ÷b÷c=a÷(b×c) ②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a÷(b×c)= 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产生: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数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小数的进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数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移1000
1;…… 小数与单位换算:(1)大(高级)单位转化成小(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小(低级)单位转化成大(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去。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边长短来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每个角是60度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小数加法的的意义: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的意义: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2)从末位算起,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4)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包括简便运算)
简便方法:整数的加减简便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简便运算第七单元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的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对称轴:沿着一条线折叠后图形左右两边重合,这条线就是对称轴。
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1、长方形2、等边三角形3、正方形4、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平移后图形的每个点与原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第八单元
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各部分都相
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以上的长方形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
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项目数据是多少,能形象的比较不同的数据。
但是需要自己计算总数,不大方便。
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