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MEA作业指导书

FMEA作业指导书

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文件编号:KH/Z07-GD-024-2015 批准:刘丽
FMEA作业指导书
2015年4月28日发布 2015年5月1日实施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TS16949:2009程序文件对产品质量体系要求制定。

本规定由质保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质保部负责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庄显坤
1. 目的。

确定过程/产品潜在失效模式;确定设计、制造或装配过程中失效的起因,以减少失效发生或找出失效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编制潜在失效模式分级表,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对策。

2. 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修改产品、设计变更以及应用环境发生变更时的设计、试生产和批量生产。

3. 职责
3.1 技术部为过程/产品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归口部门。

3.2 质量部、设备部、各制造部为配合部门,参与过程/产品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制订及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定义
FMEA是一种分析方法,它确保了产品与过程开发(APQP—先期产品质量策划)的过程中,考虑并且处理了潜在的问题。

它是将跨职能小组的集体知识文件化。

4.2 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由技术部组织项目工程师、设备部、质量部和制造部相关人员成立FMEA小组进行分析。

它贯穿于设计和制造开发过程的每一阶段,并且也可以用于问题解决。

4.3 FMEA小组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产品的设计失效模式分析,编制《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依据过程流程图,分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工序(工位)动作(操作),评定过程(工序)的风险,填写《过程流程/风险评定表》,并确定需执行PFMEA的中、高风险的过程(工序)。

4.4 FMEA小组的开发是一个涉及整个产品实现过程的多方论证的过动,它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良好的策划。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对所需资源的承诺至关重要。

FMEA小组开发的关键就是过程所有者以及技术部经理的承诺,因此技术部经理负有开发并维护FMEA 的责任。

4.5 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DFMEA
4.5.1 FMEA表格附后,填入表格的信息说明如下:
A FMEA编号
填入用以识别FMEA文件的字母字串,用作文件的控制,按“0010、0020、……”顺序编号,工艺不同的在对应工序中以“0011或0021……”等形式编码。

B 项目名称
依据所确定的分析项目填入该过程(工序)的名称。

C 设计责任部门
填入产品生产部门名称和生产线(组)名称。

D 编制
填入负责编制的工程师姓名、电话及所在部门名称。

E 车型号/车辆类型
填入相关产品的名称。

F 关键日期
填初次FMEA预计完成的日期,该日期不应超过计划开始生产的日期。

G FMEA 日期
填入编制FMEA初稿的日期及最新修订的日期。

H 主要参加人
填入执行此项工作的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或参与人)。

I 项目/功能
简单描述被分析的产品及其零部件/过程和工序,
J 要求
说明该产品及其零部件设计/过程和工序的目的;若该过程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失效模式的工序,应把这些工序作为独立过程列出处理。

K 潜在失效模式
是指零部件、子系统、系统可能潜在地不能满足或者实现要求栏里描述的预期功能的状态。

潜在失效模式应当用专业的技术术语描述,如果一个功能要求识别有大量的失效模式,则可能说明要求没有妥善定义。

L 潜在的失效影响
是指由顾客感受到的失效模式对功能的影响。

顾客可以是内部顾客,也可以是最终使用者。

M 严重度数(S)
严重度是指对一个特定失效模式的最严重的影响后果的评价等级,严重度是在单个FMEA范围内的一个相对级别。

分为1~10级,按严重程度等级依次递增。

其严重度按表1。

但不建议更改严重度为9和10的评级标准。

严重度等级为1的失效模式不应当再进一步分析。

N 分类
对需要附加过程控制的零部件、半成品或成品的一些特殊过程的特性进行分级(如关键、主要、重要、重点等)。

若在过程FMEA中确定了某一分级,应通知技术部负责设计的人员,以便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及控制项目的标识。

O 潜在的失效原因
是指失效潜在原因是对设计过程如何允许失效发生的说明,应被描述为可以纠正、控制的问题。

潜在失效原因可能是一个设计或过程不足的显示,其结果是失效模式。

P 控制预防
消除(预防)失效机制的原因或失效模式的发生,或者降低其发生的几率。

Q 发生度(O)
发生度是指一个特定原因/机制的发生的可能性。

此原因会在设计寿命内导致失效模式发生。

可分为1~10级,其大小按表2选取。

表2 DFMEA 发生度评价准则
R 控制探测
在产品发布之前,通过分析的或物理的方法,识别(探测)失效原因、失效机制或失
效模式的存在。

S 探测度(D)
探测度是指现行设计控制发现栏里,所列的最佳探测控制相关联的等级。

当识别到不止一个的控制的时候,按探测度栏记录等级最低的评分。

假定失效模式已经发生,然后评估现有的设计控制探测此失效模式的能力。

评价指标分为1~10级,不探测度的大小按表3评价选取。

表3 DFMEA 探测度评价准则
T RPN
RPN是严重度数(S)、发生度(O)和探测度(D)的乘积。

RPN=S× O × D
对过程中所有担心事项可以用RPN值来排序,RPN取值范围在1~1000之间。

当RPN>100(或依顾客要求)时,应采取后续改进措施。

当S≥9时,应采取后续改进措施。

当RPN≤100,但有一定改进空间,必要时可采取后续改进措施。

U 建议措施
应首先针对高严重度,高RPN值和小组指定的其它项目进行预防/纠正措施的工程评价。

任何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严重度、发生度和探测度的数值,可考虑下列措施,但不限于此。

a 设计更改,以降低失效发生的可能性。

b 设计更改,以降低失效的严重度。

c 使用防错/防误,以降低失效的探测度。

d 如某一特定原因无建议措施,则在该栏中填写“无”,予以明确。

V 责任及目标完成日期
填入建议措施的部门和个人,以及预定完成的日期。

W 采取的措施完成日期
当实施一项措施后,简要记载具体的执行情况,并记下生效日期。

X 实施结果
纠正措施实施后,应估算并记录纠正后失效发生的频度、严重度和探测度数,计算并
记录纠正后的RPN值。

如未采取纠正措施,将“纠正后的RPN”和对应的取值栏目空白即可。

所有纠正后的RPN值都应复查,而且如果有必要考虑并进一步的措施,还应重复T至V的步骤。

4.6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PFMEA
4.6.1过程PFMEA表格同设计DFMEA表格,其中信息的输入除了严重度(S)、发生度(O)、探测度(D)评价标准有差异,其它要求及规定基本同设计DFMEA。

4.6.1.1 PFMEA严重度(S)评价标准,表4
表4 PFMEA严重度数(S)评价标准
4.6.1.2PFMEA发生度(O)
表5 PFMEA发生度(O)评价标准
4.6.1.3PFMEA探测度(D)
表6 PFMEA探测度(D)评价准则
4.6.1.4 PFMEA建议措施为降低严重度(S)等级和发生度(O)等级,通过更改设计或过程要求来实现。

为降低探测度(D)等级,通过防误/防错或过程步骤的更改来实现。

4.7 跟踪
4.7.1 技术部负责保证所有建议措施被妥善落实、实施,并持续改进。

4.7.2 FMEA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文件,它应时刻体现最新的设计改进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其中包括产品正式投产后的类似活动。

4.7.3 由技术部组织项目小组根据实际执行FMEA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设计/过程FMEA 检查清单》,以利于有效改进。

4.7 FMEA的管理
完成的FMEA由技术部负责归档保管,如须分发、更改和回收则按《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规定执行。

4.8 正常情况下,须对FMEA进行一次/年评审、修订;当发生新的失效模式、产品更改或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技术部应召集FMEA分析小组,对原有FMEA进行重新评审、分析,对涉及设计变更的必须进行FMEA分析,按4.5~4.7条款执行。

5. 引用文件:
QSP/JZQ 01-2003 《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
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第四版
6. 记录
QSR/JZQ 08-08-2003 潜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QSR/JZQ 08-09-2003 设计/过程FMEA检查清单
QSR/JZQ 08-24-2003 过程流程/风险评定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