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历史(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韩军2011/9/13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20世纪前的西方文学批评●20世纪文学批评的范式与转换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文史哲不分历史性与现实性兴发感动,知人论世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孔子论诗●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庄子:‚得意忘言‛先秦詩之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郑国君臣在垂陇设宴招待晋国大臣赵文子(孟),参加宴会的游子展、子西、子产、子大叔、印段、公孙段。
赵孟说:‚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于是子展等六人分别赋《草虫》、《黍苗》等诗,借《诗》三百中现成的篇章称美郑伯和赵孟,联络郑、晋两国的交情。
伯有对郑伯心存宿怨,赋《鹑之贲贲》有讥刺其君之意(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文子告叔相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汉书艺文志》:‚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领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孔子論詩●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小子何莫学夫诗,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兴、观、群、怨。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言己之善盖于一乡,然后能尽友一乡之善士。
推而至于一国天下皆然,随其高下以为广狭也。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庄子‚得意忘言‛●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天道》)●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秋水》)汉代文学批评●《毛诗》序:代表了汉代从经学角度解说诗歌的批评模式。
●《诗谱序》:提出了‚循其上下‛和‚傍行而观‛等理解《诗经》的基本方法。
●楚辞评论:汉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内容。
●《汉书艺文志》:文体分类《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诗谱序》●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傍行而观之。
此《诗》之大纲也。
●‚然则诗之风雅颂分体,究于何而分之?曰:当分于其诗之用。
盖诗既为王官所掌,为当时治天下之具,则诗必有用,义居可见。
颂者,用之宗庙。
雅则用之朝廷。
二南则乡人用之为乡乐。
后夫人用之,谓之房中之乐。
王之燕居用之,谓之燕乐。
名异实同,政府、乡人、上下皆得而用之,以此与雅颂异。
风雅颂之分,即分于其诗之用。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楚辞评论●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也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今若屈原,露才扬己,兢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
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增光,过矣!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纵容。
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秒才者也。
(班固《离骚序》)《汉书艺文志》●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
●‚六艺‛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九种。
●‚诗赋‛分为五类,即:屈原赋类、陆贾赋类、荀卿赋类、杂赋类、歌诗类。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在现代意义上说,中国文学批评自魏晋时期始走向自觉●批评理论专著和专论●对文学自身特性的关注●曹丕:《典论论文》●萧统:《文选》●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诗文评序》●文章莫盛於两汉。
浑浑灝灝,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
建安、黄初,体裁渐备。
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
其勒为一书传於今者,则断自刘勰、锺嵘。
●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
为例各殊。
●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
●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
●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
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钟嵘《诗品》●品评汉魏至梁的122位五言诗作者●批评尺度:滋味●批评方式:摘句为评,形象说诗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邱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作家研究:推源溯流●曹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三种错误的批评态度:●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评论者的文学修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在博观。
●批评的理想境界:●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批评六观:●一观位体,二观臵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唐宋文学批评●‚论诗诗‛。
唐代诗歌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杜甫《戏为六绝句》和《解闷》、韩愈的《调张籍》和《荐士》,以及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代表,●‚诗话‛‚词话‛。
为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所开创的中国文学批评独特样式,后逐渐成为宋元明清诗歌批评的主要样式。
●‚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二》●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宋代诗话、词话●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彦周诗话》)●《六一诗话》●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严羽:《沧浪诗话》)明清文学批评●评点:评,是批评;点,是圈点。
评点即批评者阅读时随手在正文旁所作的圈点批注。
以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为代表。
●小说评点体制:包括正文中的眉批、夹批、侧批,回前和回末总评,以及全书的序文、读法、凡例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阐释体系。
‚話‛与‚評點‛●‚话‛是在传统的‚诗论‛、‚诗品‛、‚诗格‛的基础上,借鉴‚笔记‛写作方式而形成的一种批评形式;●‚评点‛则是以‚经注‛、‚史注‛和‚文学选评‛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批评体式。
●——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几部代表性的小说评点著作●金圣叹评点《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有此一折,反越显出武松神威,不然,便是卒然不及回避,侥幸得免虎口者矣。
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以性命与名誉对算,不亦异乎?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活写出武松神威。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看他写酒醉,有节有次。
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冬天也,偏要写的热极,后到大虫扑时,忽然惊出冷汗来,绝世妙手。
将哨棒绾在肋下,哨棒十一。
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骇人之景,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金聖嘆評點《水滸傳》●‚只见蔡夫人道‛●‚蔡夫人道‛写尽骄妻,‚只见‛写尽弱婿。
‚蔡夫人道‛,言梁中书不敢则声矣,‚只见‛者,言梁中书不敢旁视也。
●‚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上文一路写来,都在杨志分中,此忽然写了‘去了’,却似在十四人分中者,当知此事,真有移云接月之巧。
●轻轻于杨志文尾,用‚去了‛,便令杨志自去,而读者眼光自注冈上,重复发放此十四人。
此皆作者着乖处、偷力处,须要一一知其笔踪墨迹。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化的历史巨变,伴随近代中国社会传统旧知识体系向现代新型知识体系转化的文化更新,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与西方现代文学批评交汇,中国文学批评逐步发生现代转型。
(一)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受到西方政治、哲学和文艺思潮的影响,在文学观念、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过渡性特征。
●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梁啟超:《小説與群治之關係》●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1,隆升小说之价值,‚文学之最上乘‛,逾越经史;●2,宏扬以悲剧和崇高为精神内核之小说型态,研讨小说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提出‚写实‛与‚理想‛两种小说创作手法。
●3,破除小说‚意在教忠‛、‚意在教孝‛、‚意在教之以明礼与义‛的道统,把小说纳入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群体国家观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