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道路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3.18——2013.24目录1 设计总说明 41.1目的和要求: (4)1.2设计依据: (4)1.3公路设计概况: (4)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4)1.5路线起讫点 (1)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 道路参数5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5)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5)2.3 控制要素 (5)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6)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6)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6)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6)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7)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8)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10)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10)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10)2.5.1选线的依据: (10)2.5.2 选线的原则: (10)2.5.3三方案综述及比较 (8)2.5.4两方案比选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道路平面设计 (11)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12)2.7道路纵断面设计 (12)2.7.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2)2.7.2、最大纵坡 (13)2.7.3、最小纵坡 (13)2.7.4、坡长限制 (14)2.7.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5)2.7.6、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15)2.7.7、纵面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6)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6)2.8.1行车视距 (17)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7)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7)3 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18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8)3.2图纸部分(附图) (19)参考文献 (19)1 设计总说明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道路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小时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二级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1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1.5路线起讫点比例尺:1:10000;公路等级:二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3+300,坐标起点高程:534.6米,终点高程:539.7米。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面自然坡度大、地形复杂,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暴雨多、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大等特点。
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
2 道路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4(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10米。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2.3 控制要素(1)道路等级:二级(2)设计车速:60km/min。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4.1圆曲线最小半径○1极限最小半径②一般最小半径○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41所示表2.3 圆曲线半径要求技术指标二级公路一般最小半径(m) 200极限最小半径(m) 12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0.2≤1500 路拱%0.2≥19002.4.2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2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
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 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 的行驶距离。
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 内的行驶距离。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4)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地区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6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000Y X JD ,第i 个交点坐标为n i Y X JD i i i , , 3 , 2 , 1 , ),( =,则:11 : : : i i i i X X X Y Y Y L --∆=-⎫⎬∆=-⎭=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 arctg: 0 , 0 : 0 , 0 : 180 0 , Y X X Y fw X Y fw X Y θθθ∆=∆∆>∆>=∆<∆>=-∆<∆计算方位角当时当时当1 0 : 180 0 , 0 : 360 : i i i fw X Y fw A A θθα-⎫⎪⎪⎬<=+⎪⎪∆>∆<=-⎭=-时当时转角 "" "" i i αα+-当为时路线右偏,当为时路线左偏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1) 圆曲线要素及其计算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得:)(1272h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h i ---超高横坡度。
(2) 主点桩号的计算<1>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设交点坐标为) , (Y X JD ,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为21 fw fw 和, 则:11: cos (180): sin (180) ZH HZ ZH X X T fw HZ Y Y T fw =++=++点坐标点坐标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 ,HZ 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11 () cos (180) () sin (180) X X T ZH L fw Y Y T ZH L fw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为:22 () cos () sin X X T L HZ fw Y Y T L HZ fw =++-⋅⎫⎬=++-⋅⎭<2>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 522 40sl x l R L =- 式中:l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到)(HZ ZH 或点的曲线长;s L ——缓和曲线长度。
第一缓和曲线(HY ZH -)上任意点坐标21221230 cos 30cos 30 sin 30cos ZH s sZH s s 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式中: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YH HY -):()()1190902 sin cos 90902 sin sin s HY s HY l L l X X R fw R R l L l Y Y R fw R R ξππξππ⎫+⎡⎤⎛⎫=+⋅+⎪⎢⎥ ⎪⎝⎭⎣⎦⎪⎬+⎡⎤⎛⎫⎪=+⋅+⎢⎥ ⎪⎪⎝⎭⎣⎦⎭式中:l ——圆曲线上任意点至HY 点的曲线长;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③第二缓和曲线(YH HZ -)内任意点坐标:22222230 cos 180 30cos 30 sin 18030cos HZ s sHZ s s 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式中:l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2)、曲线要素计算:2243(m) 2240 (m) 242688() tg (m) 2s s s s s L L q R L L p R R T R p q Ly R L αα=-=-=++=-2() sec 22 s L Ly L E R p R J T L α=+=+-=-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在路线选定和曲线计算完成之后,要将路线加桩,直线段为100米加桩. 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计算结果详见附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2.5.1选线的依据:(1) 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