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专业术语术语

矿山专业术语术语

矿山专业术语地质名词:1、贫化率:矿石贫化是指,在矿山开采的穿爆铲运过程中,因废石的混入或富矿粉的损失导致矿石品位的降低。

用百分比表示,即为贫化率。

贫化率有两种算法:(1)、直接法: P=Q q×100%P 为矿石贫化率(%);q 为采出矿石中废石混入量(吨);Q 为采出矿石量(吨)。

(2)、间接法: P=%100⨯--Wd t d C C C C P 为矿石贫化率%;C d 为地质品位(%);C t 为采出品位(%);C W 为相应块段范围的围岩、夹石有益组分含量(%)。

2、损失率:在矿山设计和采矿生产过程中,地质矿量无法全部采出而损失的矿量称为矿石损失,用百分数表示即为损失率。

损失率有两种算法:(1)、直接法:%100⨯+=Dcs bs Q Q Q S S 为矿石损失率%;Q bs 为相应块段未采下矿石损失量(吨);Q cs 为开采矿段采下矿石损失量(吨);Q D 为开采块段应采出地质矿量(吨)。

(2)、间接法:%100)()(⨯-⨯-⨯=W d d t d t C C Q C C Q S S 为矿石损失率%;Q t 为相应块段采出矿石量(吨);Q d 为开采矿段采出地质矿量(吨);C d 为地质品位(%);C t 为采出品位(%);C W 为相应块段范围的围岩、夹石有益组分含量(%)。

3、回采率:在采矿生产过程中回收矿石量占应采地质矿量的百分比称为回采率。

回采率=(1-损失率)×100%。

4、工业品位: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工业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它是划分工业矿体与非工业矿体界限的标准,也是划分矿石工业品级和计算表内、表外储量的依据。

5、边界品位:是划分矿石和岩石,圈定矿体界限的有用组成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圈定矿体计算储量的重要依据。

6、工业储量:是指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7、可采储量:是指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储量。

8、开拓矿量:是指设计开采境界内设计工作帮坡角控制范围以上的岩土已剥离,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全部或部分完成开拓工程,形成运输、防水系统,具备进行扩帮或回采工程条件,该水平以上的矿量。

9、回采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矿体上部及侧面已揭露,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具备正常的回采条件,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以外的矿量。

采矿术语1、山坡露天矿:露天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上为山坡露天矿。

2、凹陷露天矿: 露天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下为凹陷露天矿。

3、封闭圈:露天开采上部境界在同一标高上形成的闭合曲线。

4、露天采场:露天开采所形成的采坑、台阶和露天沟道的总和。

5、爆破带:开采时,将工作台阶划分成若干个条带逐条顺次开采,称每一条带为爆破带。

6、采掘带:挖掘机一次挖掘的宽度为采掘带。

7、台阶:露天开采时,通常是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并保持一定超前关系。

在开采过程中各工作水平空间上呈阶梯状,每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

8、非工作帮:由结束开采工作的台阶平台、坡面和出入沟底组成的露天采场的周围表面称非工作帮。

9、最终边帮:当非工作帮位于最终境界时,称作最终边帮;底帮是位于矿体下盘一侧的边帮叫底帮。

10、顶帮:位于矿体上盘一侧的边帮叫顶帮。

11、端帮:位于矿体两端的边帮叫端帮。

12、工作帮:由正在进行开采和将要进行开采的台阶组成的边帮叫工作帮。

13、最终边坡角:最终边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最终边坡角。

14最终边坡面:非工作帮坡面位于最终境界时叫最终边坡面。

15、工作帮坡角:工作帮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工作帮坡角。

16、工作帮坡面:通过工作帮最上一台阶的坡底线和最下一台阶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叫工作帮坡面。

17、工作平盘:工作帮上进行采剥作业的平台叫工作平盘。

18、下部最终境界线(底部周界):最终帮皮面与露天采场底平面的交线为下部最终境界线(底部周界)(最终边帮上的平台按其用途分为安全平台、运输平台和清扫平台)。

19、安全平台:用作缓冲和阻截滑落的岩石以及减缓最终边坡角,保证最终边帮的稳定性和下部水平的工作安全。

20、运输平台:作为工作台阶与出入沟之间的运输联系通道。

21、清扫平台:用于阻截滑落的岩石并用清扫设备进行清理,它又起到安全平台的作用。

22、剥采比:剥离的岩石量与所采的矿石量之比,即每采一吨矿石所需剥离的岩石量叫剥采比(t/t m3/m3)23、平均剥采比(n p):露天开采境界内总的岩石量(V)与总的矿石量(A)之比(t/t m3/m3)n p=V p/A p。

24、分层剥采比(n f):露天开采境界内某一水平分层的岩石量与矿石量之比(t/t m3/m3)n f=V f/A f。

25、境界剥采比(n j):露天开采境界增加单位深度后引起岩石增量与矿石增量之比(t/t m3/m3)n j=V/A 。

26、生产剥采比(n s):露天矿某一生产时期所剥离的岩石量与采出的矿石量之比(t/t m3/m3)n s=V s/A s。

27、经济合理剥采比(n jh):指露天开采单位矿石量在经济上允许的最大剥岩量(t/t m3/m3)。

28、采剥总量:采出的矿石量和采出的岩石量之和。

29、出入沟:建立地面与工作水平之间以及各水平之间倾斜的运输通路。

30、开段沟:在每个水平上为开辟开采工作线而掘进的近似水平的沟道。

31、矿山生产能力(t/a 吨/年):用矿石生产能力(A k)和矿岩生产能力(A)两种指标来表示即A=A k (1+ n s) 。

32、矿山合理服务年限: 是指一个矿山以最佳经济效益确定的矿山建设规模及保有的工业储量求得的服务年限。

33、露天开采境界及组成:是指露天矿开采终了时(或某一时期)所形成的空间轮廓。

它由露天矿场的地表境界、底部周界和四周边坡组成。

34、露天矿采剥方法:就是研究露天开采中的采准、剥离和采矿工程的开采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

35、露天矿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斜坡道箕斗提升运输、联合运输、带式输送机运输、水力运输、和重力运输等主要方式。

36、爆破参数:底盘抵抗线、孔距、排距、临近系数、钻孔超深、充填长度、炸药单位消耗量和每孔装药量。

37、排岩工艺:分为汽车运输—推土机排岩、铁路运输—挖掘机排岩、排土犁排岩、前装机排岩、胶带排岩机排岩。

38、影响废石场稳定主要因素:地形坡度、排弃高度、基底岩层构造及其承压能力、岩土性质和堆排顺序;常见失稳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

选矿术语1、矿物:是地壳中经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所产生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天然化合物。

2、岩石:构成地球外壳的物质。

3、矿石: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工业方法从中提取金属或其它化合物的岩石。

4、有用矿物: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利用的矿物、矿石或岩石。

5、脉石:没有利用价值或不能被利用的岩石。

6、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

7、废石:矿体围岩和夹石。

8、矿石品位:矿石中所含某种金属或有用组份的多少的百分数。

9、重选:根据矿物相对密度的差异来分选矿物的方法。

10、浮选: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分选矿物的方法。

11、磁选:根据矿物磁性的不同来分选矿物的方法。

12、精矿:矿石经过选别作业处理后除去大部分的脉石与杂质,使有用矿物得到富集的产品。

13、中矿:在选别过程中得到的中间产物称为中矿。

14、尾矿:矿石经过选别作业处理后矿石的次要成分或其它伴生金属得到回收,剩余的部分产物的有用成分很低,这部分产物叫尾矿。

15、产率:在选矿过程中得到的某一产品的重量与原矿重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Q1产率γ= ×100%QQ1——某一产品重量,吨;Q——原矿重量,吨16、金属回收率:精矿中的金属或有用组份的数量与原矿中该金属或有用组份数量的百分比。

实际的精矿数量(吨)×精矿品位实际金属回收率= ×100%原矿处理量(吨)×原矿品位β(α-θ)理论金属回收率= ×100%α(β-θ)α——原矿品位(%)β——精矿品位(%)θ——尾矿品位(%)17、选矿比:每选出一吨精矿所需要的原矿吨数。

原矿处理量(吨)选矿比= (倍)精矿处理量(吨)18、富矿比:精矿中的有用矿物的品位与原矿中该有用矿物的品位比。

精矿品位选矿比= (倍)原矿品位19、筛分效率:指筛分时所得到的筛下产物的重量与原物料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的重量比。

Q1E= ×100%QE——筛分效率,%Q1——筛分作业给矿中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重量;Q0——筛下产物中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重量。

实际生产中常用下式计算:β(α-θ)筛分效率= ×100%α(β-θ)α——原矿料中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含量;(%)β——筛下产品中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含量;(%)θ——筛上产品中小于筛孔尺寸的粒级含量;(%)20、粒度:指矿粒大小的尺寸,一般以矿粒最大长度来表示(mm )。

21、破碎比:破碎前矿石的最大粒度与破碎后矿石的最大粒度之比。

D 最大 破碎比i=d 最大D 最大——破碎前矿石的最大粒度,mmd 最大——破碎后矿石的最大粒度,mm22、粒级:各种粒度的矿粒群的组成。

23、网目:表示标准筛筛孔尺寸的大小,一英寸长度筛孔的数目(一般用目表示)。

24、浓度:矿浆中所含固体重量的百分比。

Q 1 Q 1 C= 100%= 100% Q Q 1+Q 2C ——矿浆的重量百分浓度,%;Q 1——矿浆中固体的重量,公斤;Q 2——矿浆中液体的重量,公斤;Q ——矿浆重量,公斤。

25、细度:表示磨矿产品粒度的大小。

习惯上常用小于200目粒级的含量来表示。

26、磨矿效率:每消耗1千瓦时电能所处理的矿量。

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1)每消耗1千瓦·时(一度)电所处理的原矿吨数,即:吨/千瓦·时(吨/度)电。

(2)每消耗1千瓦·时(一度)电所得到按指定级别(常以-200网目)计算磨矿产品吨数。

(3)按表面积·吨/千瓦·时(度)电。

27、磨机技术效率:经磨碎后所得的产品中合格的粒级的含量的百分数与原矿中所含大于合格粒级含量的百分数之比。

r 1-r 2 (r-r 1)-(r 3-r 2)(1- ) 100-r 2 E 效= ×100% 100-r 1E 效——磨矿技术效率,%;r ——磨矿机排矿中小于规定的最大粒度级别的产率,%; r 1——给矿中小于规定的最大粒度级别的产率,%;r 2——给矿中过粉碎部分的产率,%r 3——排矿中过粉碎部分的产率,%28、返砂比:在闭路磨矿作业中返砂量与磨机原给矿量之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