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在全区“创全国文明城区”的背景下,紧紧围绕区域的核心理念:“让xx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总体思路,“保障公平、追求优质、减负增效、提升质量”,发展路径:“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继续以教育内涵发展的“五个现代化”为发展目标: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现代化、以核心素养为抓手的学习课程现代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教学技术现代化、以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教育管理现代化、以综合素养为内涵的师资队伍现代化;依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探索特色学校建设,努力打造“向上、向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
获得成绩:2018-2020年xx市依法治校标准校2020-2020 年xx区绿色学校2020年度xx区电子书包项目实验“优秀学校”(三等奖)2018-2019年度xx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工之家(妇女之家)2018-2020年度xx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工小家2020年“消防安全我来参与”主题展板评比中荣获组织奖(三等奖)2108年荣获第五期“青椒”公益课堂项目优秀组织奖一、加强学校综合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1、做好校务公开和民主监督。
拓宽公开渠道,通过校园网站、微官网、校务公开栏、家委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落实好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大额经费的使用,学校每周工作安排,重大方案制度的出台,评优晋级等实行公开,使校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做好“一网两本”。
本学期听取广大教职工关于“2020年丽江小学绩效分配方案”的相关意见与建议,搭建2020年绩效发放的框架,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做强管理团队和团队精神。
本学期副校长参与援疆,管理团队全体成员无缝衔接所有工作,工作中遇到问题互相协商解决,后备干部培养有序推进,整个管理团队突显管理的章程化、规范化、标准化。
3、争创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以“抓党风,正行风,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办学行为(收费、行风、减负、乱办班等)责任追究制,自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行风的监督,积极推进教育行风建设,在创建成功市依法治校标准校的基础上申报示范校。
4、新一轮“创全”工作再出发。
继续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创建目标、口号、措施、安排、活动的宣传,班级、食堂、橱窗、广告等位置全覆盖,重视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设施、校园周边、应知应会、入户调查等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道德1、以校本研修项目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以“向上向善”校园文化为引领,结合“创全”工作、工会的师德建设和“文明组室”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了《规章促师风、立德铸师魂》师德与素养课程板块的校本研修项目,通过专题讲座、系列师德主题活动、规章制度学习、丽小微论坛四大板块的活动设计,帮助全体教师较系统、完整地学习教育法规,重温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以“丽小微论坛”提升职业道德规范。
“丽小微讲坛”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每位老师都是记忆犹新,微论坛活动自开学启动至今,全校6个工会年级组相继登台亮相。
每一场的讨论专题活动,以工会年级组长为主导,通过讲课、辩论、论坛、故事朗诵等多种方式,介绍各组在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终身学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方面的突出事迹,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主题鲜明的多元特色论坛形式以及老师们的精彩发言,让与会的老师收益良多。
3、以“十佳教师”评选推进教师专业道德。
通过“第四届感动丽小十佳教职员工”评选活动、师德承诺主题活动等,以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为典范,加强宣传学习力度,让师德建设更加贴近了实际、贴近了教师、贴近了生活。
真正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从而开创了我校师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4、以“年度考核”促教师工作积极性。
在本年度考核中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公正、合理的进行年度考核,充分地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民主测评、组室推荐和考核小组考评,评出本年度记功教师2名,嘉奖教师6名。
三、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1、聚焦课堂改进,努力实践变革。
有计划进行“新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集团化办学”“教学开放日”等专题性研讨。
11月28日,“新基础教育”华坪生态区数学现场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李韻雯老师执教三年级《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突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丰富学习经历,评价促进互动,有效训练思维”,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1月15日,我校开展了以“依托数字环境,丰富学习经历,有效训练思维”为主题的电子书包共同体语文专题研讨活动,教育学院杨高云老师及共同体兄弟学校的实验教师共同参与。
先由吴敏老师执教了五年级语文课《烟台的海》,这节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做到了前移后续,借助电子书包平台在课前预习反馈阶段进行分享交流。
交大附中(xx校区)教育联盟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周锋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交大附中(xx)教育集团“思源标”中青年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邀请赛,整个过程时间紧,任务重。
通过前期的磨课试教,整个英语团队一起行动,最后呈现的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整节课环节流畅,推进循序渐进,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体现了英语团队不俗的实力。
在一三年级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中,一年级开了4节语文课,三年级开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课各一节,搭建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平台,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使教师主动接受家长监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有效智慧传递,推进课堂改进。
本学期,我校先后进行了4次全校性或学科大组的校本课堂教学改进专题研讨活动,由区希望之星陈佳老师、区骨干教师梅雪文老师、区骨干(后备)林斌华老师、区骨干(后备)于桑老师,进行了骨干教师智慧传递等活动。
四位骨干教师分别执教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五年级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三年级英语《plant》。
每次活动先进行课例展示,再分学科大组进行研讨。
通过开展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发挥区、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教学智慧,提高校本教研的质效,也使各层次的教师不断超越自我,获得理性上的发展。
3、“聚合式研讨”和“散点式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学科大组、教研组(或备课组)不同成员、不同时空开展学科教学研究的有效性,践行管理的“重心下移”。
“聚合式”教研是学科大组或全校教师一起参与的教研形式,以“新基础教育”和“电子书包项目”推进、“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骨干教师智慧传递、区校级研讨课打磨等为主,活动时间由学校课程教学部统筹安排。
“散点式”教研为学科教研组日常研讨活动,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员,围绕着期初制定的教研组活动计划,进行教材分析、命题研究、作业优化设计及日常课例研究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模式,让各层次教师都成为学习主体,提升研习品质。
4、立足教研组建设,推进多元校本研修。
各教研组围绕学校课堂教学改进的主题,反思查找主要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年段特点、教材特点,从问题出发形成本学期的教研组研究专题。
在此基础上,以组内常规两轮“研讨课”为主要抓手,加强日常的教学研究。
有38位老师的组内研讨课进行了录播,期中语文课14节,数学8节,英语6节,其他学科包括音乐、美术、自然、探究共10节。
5、做好年度课题申报和结题等工作。
9月根据区科研室的要求做好了区级课题的申报工作,我校立项了一个大课题和三个小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已开展。
6月上交的两项小课题和11月上交的一项大课题,评比结果均为合格。
在今年的校科研成果征集中共收到49篇,其中论文及经验总结20篇,教育教学类案例29篇,经过校学术委员会成员评比打分,确定本年度教师科研成果评比结果。
四、加强学生工作实践,构建多方协作局面1、队伍建设重“内涵”,蓝色课堂来引领。
充分发挥区、校骨干后备班主任力量,进行班主任结对活动,让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指导年轻班主任带班工作,做好建班育人辐射作用,形成优质学习资源。
通过组内学习、听课、积极参加区“三爱教育”案例、“区德育心理论文案例”、“家庭教育案例”评比活动。
有几篇获区案例等第奖。
2、课程育人重“融入”,红色课堂扬正气。
分别开展了国防、禁毒、《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了解祖国国防的强大;观看禁毒宣传片、五年级100%参加市禁毒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强我中国,防毒拒毒意识;通过119消防演练、学习不同情况的防御方案;观看宪法宣传教育片,了解国家大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国庆期间,同学们参加了“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电影节”影评活动,“君莲杯”文化传统知识竞赛、“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3、主题活动重“导向”,校园活动融一体。
各年级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贯穿在校园的每月每日,让同学们有丰富的活动体验。
全员参与,提升学生体验快乐成长的幸福指数,并渗透年级成长目标。
开展一年级入团仪式、三年级十岁生日、五年级我的天地我做主主题仪式教育系列活动。
抓住重大节庆活动(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的契机,深入推进《两纲》精神。
以每月小队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国家观念和文化认同。
4、心理健康重“服务”,粉色课堂注日常。
我们落实了五年级三个班级每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班进行摸底排查,建立特殊学生跟踪档案,关注特殊学生,党员与之结对适时介入关心。
教师用满腔的爱心与热情,无限的耐心与智慧,走进每一位学生心灵,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家长会、开放活动等,开展各类亲子游戏活动和心理讲座,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
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团队心理活动课程,关注每位同学心理健康成长。
5、协同育人重“联动”,棕色课堂游研学。
“研学活动”深受家长学生追捧,在班主任老师、家长委会、家长志愿者的支持配合下,学校3—5年级在假期和本学期中共开展了23次小队活动(3—5年级10个班级),分别去了xx历史陈列馆、xx公安博物馆、交大程及美术馆参观、游七宝古镇、参观广富林遗址、xx历史博物馆等场馆,还有在国庆节为祖国庆生制作蛋糕、在圣诞节做蛋挞、在元旦做包子,通过活动同学们撰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增进了与教师、同学、家长之间得情感,也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更是加深了学生对研学活动的印象,也加深了同学对自己故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