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创新探索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容,探讨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要建立友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加强学风建设;注重环境卫生养成。
标签: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索;创新
随着大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宿舍管理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当前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困难在于:面对的是已满18周岁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做不到“言听计从”;大学生管理相对之前显得十分宽松;高校按照1:200比例安排辅导员和学生,这仅仅只能做到宏观上把控,且对于大学生宿舍问题关注存在滞后性,即“学生不汇报不知晓”。
而宿舍作为校园中最小的单元和载体直接影响着每个大学生,优良的宿舍文化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追求。
所以,本文根据对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2012级233名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容
宿舍文化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课外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宿舍文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人际关系、学风、卫生。
这三方面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宿舍的质量。
如图所示:
大学生虽然被冠以“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同时也被笼罩着不幸的悲哀。
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连杀四位舍友,到清华大学的朱令同学铊中毒,再到复旦舍友投毒案。
哪一个不是名牌大学,哪一位大学生不是贴着无数的优秀标签,但哪一个又不是悲剧,无不让人深感震惊和痛惜!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悲剧,相同的原因——宿舍人际关系。
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底线是至少能确保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更好的则可以塑造其成员各有其理想追求和实际努力。
很多学生步入大学以后逐渐轻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经过12年寒窗苦读,从以前的立志要考名牌大学到上了大学反而没有目标追求;从曾经高三无数次纠结于模拟考试成绩和排名到在大学甚至认为挂科属于在所难免;从节假日补课每天晚自习到现在的连教学内课程都未必去上。
其实学生们对于学习有一个误区:学习不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还有生存的本领。
学习成绩在大学也许没有之前那么突出,但是学习能力却显得更加重要。
宿舍是每个学生的根据地,有的宿舍温馨的像家,整齐、卫生,甚至还飘着淡淡的芳香,每个成员都喜欢和维护着,有的宿舍则邋遢的像逃难所,甚者苍蝇萦绕,恶臭阵阵,成员们不以为然甚至习以为常。
宿舍的卫生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直观反映出了学生的生活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统计分析得出:人际关系、学风、卫生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下图所示。
以工程管理系2012级233名学生为调研对象
以工程管理系2012级233名学生为调研对象
以上两幅图直观的展现了三者之间关系,同时我们发现了女生与男生的差异:女生宿舍的人际关系越好,其学风和卫生就会成正比。
而男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似乎与学风没有较强的规律可循,卫生方面更是保持普遍较低水平。
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意味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分别对待,针对不同的特征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1、“学霸效应”
能做到每天坚持学习并及时消化,且提前一个月左右备考的同学占到12.5%,而这些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正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学霸”。
这类学生善于利用和规划时间,有着较规律的作息和安排,自学能力较强,通常不仅各门课程成绩优异,而且均会学习其他语言或者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在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高处不胜寒,学霸尤孤独。
这点我们不难理解,但是更有趣的是如果是个内向的学霸,那么他的孤独感会加倍,甚至被宿舍其他人排挤,但如果是个外向的学霸,那么他不仅能做快乐的自己同时也能带动其他舍友。
总体说来,凡是有学霸的宿舍整体都不会太差。
2、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73%的男生认为大学里学习不是很重要,所以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
而99%的女生认为学习在大学阶段依然非常重要,但实际为之付出的还是少之又少,甚至根本无法与之前相比。
即使这样女生的成绩还是明显比男生优异,这就说明主观上重视很关键,意识决定行为,也许重视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不重视一定不可能成功。
3、混合、单个宿舍的特殊性
混合宿舍、单个宿舍的学生往往都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因为在分配宿舍的时候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必须和其他班或者其他专业混合住,甚至有的学生需要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长或者学姐住,学生从开始就会产生抵触感,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不能像普通学生一样一起上课一起回宿舍,参加集体活动或者通知各种事项的时候还容易被忽略。
当学生情绪低谷的时候也会愈加感到孤独,师生之间也缺少了解的桥梁,如果他们不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而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即使再重点关注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情况发生。
他们就像几只脱离大羊群的小羊羔,稍不留神就会走丢。
三、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建立友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1)推行“宿舍承包制”,将全班宿舍划分给班委成员,在老师和学生宿舍之间修建“立交”,这种宿舍合理的细化缩小了班委管理的范围,提高了班委的工作效能。
分工的细化在明确责任的同时推动了良性竞争的开展,避免“班委其实只有班长干”、“班委间相互依赖推诿”的问题,又建立起了“你追我赶”式的班级宿舍管理竞争机制。
(2)坚持开展“宿舍谈心会”。
以宿舍文化为主题,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和比拼的良好氛围。
宿舍成员之间推心置腹,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同时理解和包容他人的缺点,认识到优点与缺点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
越是亲密的人才越容易产生摩擦,存在分歧很正常,在不触及法律道德校纪校规的前提下求同存异。
遇到问题开诚布公,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加以解决。
2、加强学风建设
(1)发挥学霸带头作用。
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和读书会等,让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来师范和带动学生群体。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拓展学习的外延,要学习的不单单是文化课知识,要追求的不仅仅是文化课成绩,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对自己性格的完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重新找到梦想和方向,并努力前进。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教育的学习能力养成机制。
因为这种习惯不仅仅在学习方面,而且在未来的工作或者生活方面都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3)学委每学期做成绩分析,在各种数据的基础上最真实的反映问题,进行学习方法与经验的总结和分享,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环境卫生养成
(1)推行“宿舍自治”。
建议各宿舍依照具体情况建立舍规,不搞“一刀切”。
舍友之间相互督促执行。
(2)坚持评优活动。
在班级或者专业范围开展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海选方式,让学生自己评定“最美宿舍”、“明星宿舍”等宿舍卫生评比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打破只是在全校或者全院范围评优,扩大授奖面,给更多的宿舍以机会和平台。
(3)定期开展“欢迎异性参观”活动。
抓住青年的心理特点,选择部分的异性参观宿舍,不仅增强学生对宿舍卫生打扫的兴趣,也丰富了宿舍卫生建设工作的内容和花样。
以上措施都经历了时间的验证,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潘静(1985-)女,陕西安康人,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