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负责我院宿舍管理工作两年多以来,我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一是“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地”,“大学生宿舍越来越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类似于这样强调宿舍工作重要性的言语在各大会议中总是反复说起,学院领导也是极其重视宿舍管理工作。

但是在日常管理中,宿舍管理却是各个院系所耗费时间和精力较少的一项工作。

而且工作形式非常局限,无外乎就是巡视一下宿舍的卫生状况、使用违禁电器情况等这些浅层次的关于宿舍的物质环境和管理规章制度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的工作。

二是要求调换宿舍的情况普遍存在,那些因为与舍友相处不合要求调换宿舍的学生,在调换至新宿舍后发生人际关系相处不合的情况也较为突出,而且发生第二次调换宿舍的概率很大。

三是因我院本地学生较多,时常会发生本地学生排挤外地学生的现象。

本地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错,兴趣爱好容易融合,而被排挤的外地学生家庭条件较一般甚至贫困,在物质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自然谈不上享受生活,这样在与物质条件充裕的本地学生之间无形中就产生了隔阂。

本地学生的物质优越性使得他们“瞧不起”贫困的外地生,从而产生了排挤心理,这样的排挤现象在3个本地生,一个外地生的学生宿舍里发生的概率较大。

在以上三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中,我愈发的感觉到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关注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所在,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汇集和碰撞,社会气候、舆论动态在这里得到全面的反映,截然相反的性格、情趣各异的习惯在这里交流。

同时,它对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事业观以及恋爱观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倡导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加强有效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必要组成和重要手段。

那么何谓大学生宿舍文化?它是指在高校校园环境中,在长期的宿舍活动中形成的,以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为主要载体,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师生共创和共享的群体文化。

宿舍区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规章制度,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风格、生活习俗等,都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宿舍风气则是其综合表现,由于以宿舍为参加单位的各种活动的开展等原因宿舍生活已由室内延伸到了户外,宿舍文化也不仅局限于宿舍之内了,它更注重于宿舍成员本身所共同创造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宿舍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是互感性。

人是在群体中生活的,宿舍4个成员朝夕相处,频繁接触,加上大学生的随众心理等特点,宿舍文化相互感染的特征就表现得十分广泛,既有思想情绪上的感染,又有行为习惯上的感染,更普遍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感染。

在学校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况:一些宿舍成员学习成绩普遍良好,或是个个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学院活动;一些宿舍则或大部分人补考、重修,或轮流逃课。

由此可见,宿舍文化是通过它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感染人的情绪,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心灵,进而引起群体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收到启发和感染。

二是短暂性。

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和学校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心理、情绪等方面变化很快。

如兴奋点经常转移、思维跳跃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转换节奏快,这些都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短暂状态。

三是自主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里各种形式的活动机会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均等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其行为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如宿舍内的布置可以依据宿舍成员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宿舍内部可以制定各种制度和条约,宿舍内部或宿舍间可以开展各种活动等,学生通过这些自主活动,增加宿舍成员直接的协作配合,增强学生自我的表达和提升审美情趣等。

随着高校模式的改变,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最影响学生的人群不再是教师或管理者,而是宿舍成员之间的影响、同学对同学的影响、学长学姐对学弟学妹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工作迫在眉睫。

那么接下来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一、引入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学生社区就是依托现有的学生公寓及配套资源,在进一步改善服务管理的基础上,组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民主管理、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区,加强文化建设,设立党团组织和学生自律组织,建设党员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以香港大学为例,在港大,学生宿舍(香港称之为舍堂),有很多舍堂可选择,每一间舍堂的文化都不一样,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才能让第一年过得比较顺利。

舍堂文化非常丰富,每个舍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融入舍堂文化,会在初期有非常多的活动。

舍堂就像一个小小的课余生活缩影,舍堂里会有文化、体育、娱乐信息小组,每个舍堂会有自己的文化节,每层楼也会有自己楼层的文化,你需要花时间去布置自己的楼层,设计属于自己楼层的特色。

小小的舍堂,可以让你更快融入港大这个大家庭。

港大的舍堂文化已经充分的体现了其思想育人功能。

那么我院也可以根据自己特点,建立男生、女生社区,完善社区内的党团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社区文化等,实现男生、女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同时也可以根据男生、女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让同学们自行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又可通过学长学姐的帮助,尽快的熟悉和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

成立男女生社区,也使得学院日常管理工作更精细化、更有针对性。

如可以根据男女生在宿舍区内发生的不同违规违纪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方案,男生较常发生的晚归、玩游戏时间过长,吵闹影响他人休息等现象;女生较常发生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现象。

二、加强学生组织的社区事务服务和“小眼睛”功能目前我院宿舍区的主要学生组织有楼层长和自律会宿管部两大队伍。

在以往的工作中,这两大组织主要发挥的是管理的功能,如进行卫生检查、熄灯提醒、纪律检查等较为强制性的管理工作,缺少人性化的服务。

那些在接下来的宿舍文化建设中,就要加强这两大组织的“服务”功能,将关心关爱同学摆在突出位置,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组织作为辅导员“小眼睛”的功能。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组织的服务功能呢?首先,要改变观念。

将原先被动执行学院的管理制度的观念转换为主动服务同学的观念,将关心关爱同学放在第一位置。

要主要熟悉了解所管辖区域宿舍成员情况和相处情况,主动观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有困难同学帮助或反馈信息给辅导员。

第二,协同宿舍长、班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做好宿舍服务和文化活动工作。

做好宿舍服务和文化工作并不是单靠楼层长或自律会干事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文化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为他们的思想品行、学习成绩、问题才能、工作能力较一般学生突出,在学生中一般都有很高的威信和声望,往往是宿舍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各种行为容易诱发其他大学生的认同、模仿,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导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楼层长要学会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力量,更好更轻松做好宿舍服务和文化活动工作。

第三,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院宿舍管理工作的进步,离不开同学们提出的合理可行性意见,在一次次的沟通和交流中,学院的管理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

现今高校,一个辅导员负责管理两三百个学生,而且日常工作事务性繁杂,很多时候根本没时间下宿舍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思想动态的变化,宿舍人际关系相处是否融洽等问题,而且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他们有问题第一时间并不是找辅导员或班主任去倾诉,而是选择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者是要好的同学、学长学姐去倾诉。

一方面辅导员无法经常性的下宿舍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另一方面同学们有事情并不乐意找辅导员,这样就势必造成了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心理、人际交往等动态变化了解情况的闭塞,造成了辅导员对学生宿舍变化情况的脱节。

这时,楼层长和各系自律会两大队伍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小眼睛”,通过定期汇报和例会制度,辅导员可以及时掌握宿舍区的动态变化,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到位。

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本地生排挤外地生的现象,辅导员收到反馈就可以提前做工作,如调换一下宿舍,至少将两名外地学生安排在一间宿舍。

在新生入校安排中,也可以如此调整。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排挤现象。

对那些人际关系相处不好的学生也是一样,辅导员收到反馈后,主动对该学生进行关心,寻找乐意接受并帮助该学生的宿舍,一起帮助该学生健康成长。

所以,辅导员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做细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抓好手中的这些“小眼睛”。

三、发挥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的合力效应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高校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本目标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人、财、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效率。

健康的宿舍文化不是空中阁楼,不可捉摸,它需要规范的管理做支架;需要被作为目标管理,通过脚踏实地地操作,使无形的软件变成有形的硬件;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培育。

高校教育和管理者,要从与时俱进、培养人才的高度出发,在工作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把握正确的导向,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

通过师生共建等多种形式,使教育和管理者主动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共同研究、策划和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交互形成,这是一项深奥的工程。

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必须培养一支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掌握一定后勤运行规律和大学生生活特点的专职辅导员队伍。

高校要按照高素质、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标准要求辅导员,这样,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中,就不会总是进行着浅层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的工作,而更多地是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角度出发,洞察大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的变化,从细微的事情中关心关爱大学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也是抓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

宿舍管理人员要熟知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学生宿舍的规律。

依照宿舍管理规定,对学生活动进行服务监督,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并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切实起到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又艰巨的工程,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要发挥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的作用,不断向已形成的宿舍文化补充新内容,增添新形式,促进其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特别是要发挥大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将宿舍活动形式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辅助、激励和引导其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激发大学生的责任心、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促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