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2.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

”这说明罗斯福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B.逐步走向了独裁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

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

美国政府的做法是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4.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5.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8.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9.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0.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①莫斯科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战役④攻克柏林的战役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1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1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

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13.如图中美国历史失业率从最高点开始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A.推行罗斯福新政B.发展知识经济C.建立法西斯专政D.废除黑奴制度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

”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A.《共产党宣言》B.《开罗宣言》C.《凡尔赛和约》D.《联合国家宣言》15.“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A.《权利法案》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慕尼黑协定》16.近年来,中美摩擦一直不断,美国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 20 年代,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倡议召开了()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17.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以下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B.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C.政府帮助银行恢复信用D.通过了《社会保险法》18.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兴建公共工程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19.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20.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2.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田纳西水坝工程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23.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与下面年代尺中的“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一项是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24.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B.法西斯主义C.世界经济危机D.黑人奴隶贸易25.“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及所学可知,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建立法西斯专政。

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加强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与美国有关,排除;B项与苏联有关,排除,C项与苏俄有关,排除。

故选D。

2.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

”这说明罗斯福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符合题意。

对工业进行了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与题干“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不符,A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没有逐步走向独裁,B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没有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3.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推行“以工代赈”,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失业问题,又进行了建设,又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逐渐恢复银行信用是解决经济危机的金融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规定雇员的谈判权,是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得出这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开展改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通过调整农业,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其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合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对世界实行侵略扩张的恐怖主义政策。

故选D。

6.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点。

要求答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阅读各选项。

②所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7.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B符合题意;ACD排除顺序错误,排除。

故选B。

解析:D【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图片,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