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左宝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 1938年在抗日名将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A.武汉会战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
3 .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数百架飞机在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向这个美丽的港湾突然杀来。

美军主力战舰8艘被击沉或失去战斗力,多艘战舰重伤,近300架飞机被毁,2400名官兵被炸死,1100余名受伤,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

这一事件导致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全球规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 . 对文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

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表述,准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成果
B.都使本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D.都帮助本国摆脱外来殖民统治
5 . 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主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6 . 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伏尔泰、卢梭等杰出思想家。

关于这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文主义是他们倡导的核心思想
B.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C.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
D.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7 . 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使区域联系日益密切
②瓦特改进蒸汽机——出现工厂制度
③早期殖民掠夺——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 关于铁路时代的到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B.为社会提供了更便捷、廉价的交通
C.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D.大大提高了运输成本
9 .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对“此举”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0 .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是在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 . “杜鲁门及其顾问认识到,比起维持与苏联战时合作的心愿,他们将重建西欧……看得更重。

”因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欧盟”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建立“经互会”D.实施“马歇尔计划”
二、综合题
13 . 历史上的大国都经历过曲折探索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美国损失了一半财富”的事件是什么?“新政”的“新”表现在哪里?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二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鲁教版《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苏联“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针对这一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苏联哪位领导人进行了改革?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由一五期间“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着手探索自己的道路;在探索自己道路时,原以为自己找到了正确道路,但实际上又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战略”的老路;紧接着,满以为我们在吸取苏联教训,“反修防修”,最后不自觉地又步了苏联30年代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学习——探索——走老路”的曲折道路?
1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尼局(尼绒纺织工厂)开工。

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

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

1884年初织尼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尼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这次探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李鸿章的局限性是什么?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自强运动”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15 .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

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是什么?举出两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一例。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1979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设立的最早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哪个城市?
(4)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16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二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综合题
1、
2、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