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验证工作操作规程,使公司验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确保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
通过验证确认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标准,通过对已验证状态进行监控,控制整个工艺过程,确保质量,并不断通过验证、建标、监控、再验证、再建标的循环动态控制对验证实施管理;通过验证管理,增加公司GMP的责任,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证措施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确认与验证工作管理。
职责:验证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1.定义1.1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2适用范围:广义的系统,如工艺、检验方法2.2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具体、针对的对象,如设备、方法2.3校准: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2.4合格标准:常指某一机器设备/设施安装后经检查和运行,或某项工艺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而准于交付使用的证明性文件。
2.5验证总计划:是项目工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
验证总计划一般包括:项目概述、验证的范围、所遵循的法规标准,被验证的厂房设施、系统、生产工艺,验证的组织机构,验证合格的标准,验证文件管理要求,验证大体进度计划等内容。
2.6验证计划:验证总计划需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配制系统、灌装系统、灭菌、包装等,并按其特点编写验证计划及验证方案。
验证计划按验证总计划制订,每一系统制订验证计划,它们是验证总计划的细化和扩展。
2.7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
验证方案通常由三大部份组成:一是指令,阐述检查、校正及试验的具体内容;二是设定的标准,即检查及试验达到什么要求;三是记录,即检查及试验应记录的内容、结果及评估意见。
2.8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已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2.9在线清洁:指系统或较大型设备在原安装位置不作拆卸及移动条件下的清洁工作。
2.10空调净化系统: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称为净化空调系统。
2.11最差状况:系指导致工艺及产品失败的概率高于正常运行工艺的条件或状态,它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发生。
如纯化水系统中,当数个使用点同时大量用水时对系统的压力最大,故可以此作为最差状况来考察系统的供水能力。
3.确认与验证的目的3.1 符合规范的要求。
3.2 提供高度的质量保障。
3.3 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
3.4 生产出符合预期规格和品质属性的产品。
4 确认与验证组织4.1 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成立验证组织机构,其机构由企业关键人员牵头,由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参加《验证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5. 确认与验证要求与分类5.1 由验证组织负责验证与确认工作,5.2 验证组织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管理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
5.3 通过验证证明公司生产、质量等工作全过程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减低风险。
5.4验证分类:5.4.1公司的产品生产验证范围分为五大类,分别为:5.4.1.1仪器校验与检验方法验证;5.4.1.2厂房设施及公用系统验证;5.4.1.3设备验证;5.4.1.4清洁验证;5.4.1.5工艺验证;5.4.2厂房设施及公用系统验证范围分为四类,分别为:5.4.2.1设施的验证5.4.2.2空调净化系统系统验证;5.4.2.3水系统验证;5.4.2.4压缩空气系统验证。
6 确认与验证内容6.1公司的关键厂房、系统、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必须经过确认。
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确认按《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执行。
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6.2生产工艺(含灭菌、无菌灌装等下同)、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必须进行验证符合标准后,并按照验证合格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
验证按《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执行。
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6.3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使用前,必须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
以证明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验证按《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执行6.4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
验证由验证小组组长提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验证方案实施验证工作,,验证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必要时,应当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6.5清洁洁方法需经过风险评估,关键清洁洁方法必须经过验证,验证按《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执行,通过以证实其清洁的效果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方可使用。
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清洁验证应充分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6.6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
关键的生产工艺、设备、系统、清洁方法和操作规程等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7验证文件管理和编号系统:7.1验证文件的组成:验证文件是验证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验证实施的证据。
它包括验证总计划(即验证规划)、项目验证计划、验证方案、各阶段验证报告、验证总报告、验证证书及其它相关文档或资料。
7.2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7.2.1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7.2.2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7.2.3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7.2.4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7.2.5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7.3 验证总计划应以文件形式说明确认与验证工作的关键信息,验证总计划或其他相关文件中需作出规定,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等能够保持持续稳定。
执行《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
7.4根据确认或验证的对象制定确认或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准。
确认或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职责执行《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
7.5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
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
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7.6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7.7文件编码执行文件编码《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7.8文件编码制定机构:7.8.1验证编号方法由验证组组长统一制定,原则按以上编码要求执行,并确保验证编号具有可追溯性、专一性、可使用方便性。
7.8.2验证编号给定,由专职验证职能部门质保部,根据以下具体的编号方法给定,以使验证文件便于识别、控制及追踪,同时可避免使用或发放过时的文件。
7.8.3编码方法:7.8.3.1系统、设备、方法、工艺编号-(SV/EV/CV/PV/AV/CSV)-(VP/VS/VR)-017.8.3.2 SV(系统验证):HVAC验证、PW(水)验证、CA(压缩空气)验证。
7.8.3.3 EV(设备验证):DQ、IQ、OQ、PQ。
7.8.3.4 CV:设备清洁程序验证。
7.8.3.5 PV:工艺/程序/方法验证。
7.8.3.6 AV:分析方法验证。
7.8.3.7 VP:表示验证方案或计划。
7.8.3.8 VS:表示阶段验证报告。
7.8.3.9 VR:表示验证报告。
7.8.3.10 01:表示版本号。
7.9验证文件归档管理:7.9.1质保部负责验证文件的文档管理,验证完成后,有关文件的复印件应交付设备的使用部门作为设备档案(历史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7.9.2某一项目验证结束后,验证材料必须由公司质保部指定专人负责归档、保存。
验证材料必须包括验证计划、验证方案、阶段验证报告、验证总报告、验证合格证书等。
7.9.3验证文件保存应根据系统、设备、工艺、方法的废止而销毁,否则,应无限期保存。
8 验证可接受标准:8.1总要求:验证合格标准的建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现实性、可验证性、安全性。
8.1.2现实性:验证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或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以至无法实施。
8.1.3可验证性:标准是否达到,可以通过检验或者其它手段加以证实。
8.1.4安全性:标准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8.2遵循原则:8.2.1凡《GMP规范》及药典有明确规定的,验证合格的标准不得低于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8.2.2国内尚无法定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有明确要求或国际医药界已有公认的,可作本企业设定验证标准的参考依据。
8.2.3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观念出发,来设定验证方案及有关标准。
9 验证的分类及适用条件:按照产品和工艺的要求以及设备变更、工艺修订等均需通过验证的规定,把验证类型分为四种,分别是前验证、同步验证、回顾性验证、再验证。
每类验证又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公司在开展验证工作时,应严格按照验证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进行。
执行《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
10 验证状态维护10.1验证状态维护意义10.1.1 验证状态维护是强调对验证结果的转化与控制,以保证其在可控的范围内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10.1.2 是强调验证是始终药品的生产全过程。
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是为了保证系统如一性。
10.1.3强调验证是GMP中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10.2验证状态维护方法10.2.1 对设备、设施等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保养。
10.2.2 对仪器、仪表等定期不定期的校验。
10.2.3 对质量保证及其相关的系统的变更控制。
10.2.4 通过对生产过程(如物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检验)等构成的控制。
10.2.5 通过年度的质量回顾,评价系统的变化趋势。
10.2.6 通过在验证的方法在评价验证状态。
10.2.7 以及相关的方法进行评价与控制以保证处于验证状态。
11.验证实施的程序:验证实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执行《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12偏差与改正12.1验证偏差总则在执行验证过程中产生的与验证计划书有细小偏差的状况将以计划偏差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该种细小偏对整个设备或系统没有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