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任何对本文件及其附件的目的、内容或标准进行的改变或修正都必须起到改善的作用,并详细记录文件的修订及变更历史(详见变更记录),并且在执行以前必须取得批准,下表仅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
1. 目的
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确认与验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确保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最终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
3. 术语或定义
3.1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2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3 验证总计划:项目工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
一般包括:项目概述、验证的范围、所遵循的法律标准,被验证的厂房设施、系统、生产工艺,验证的组织机构,验证合格标准,验证文件管理要求,验证大体进度计划等内容。
3.4 验证计划:验证总计划需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空调系统、制药用水系统、灌装系统、灭菌、包装等,并按其特点编写验证计划以及验证方案。
验证计划依据验证总计划制订。
3.5 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
3.6 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已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4. 职责
4.1 验证小组:组长:质量受权人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管组成。
4.2 组长职责
4.2.1确定验证项目,制定、审批验证方案,负责验证管理的日常工作及公司内验证工作的总体策划与协调。
4.2.2验证任务下达及验证小组的确立工作。
4.2.3监督验证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
4.2.4组织验证评价工作与再验证周期的制定。
4.2.5颁发验证证书。
4.2.6负责公司有关的验证培训工作。
4.3 小组成员职责
4.3.1起草验证方案,参与方案的讨论、确立工作。
4.3.2负责方案的实施工作。
4.3.3负责验证数据的收集,实施结果的报告工作。
4.3.4参与验证结果的评价工作。
5. 程序
5.1 确认与验证类型:
5.1.1设备确认(主要包括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
5.1.2公用系统验证(含厂房设施、净化空调、压缩空气和工艺用水等系统)。
5.1.4分析方法验证(各类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确认等)。
5.1.5生产工艺验证(新的工艺及其变更、主要原辅材料的变更)。
5.1.6清洁验证(各类直接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容器等的清洁)。
5.2 确认与验证的原则:
5.2.1确认:公司的关键厂房、系统、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必须经过确认。
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并保持持续的确认状态。
5.2.2验证:
5.2.2.1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必须进行验证,符合标准后并按照验证合格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
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5.2.2.2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使用前,必须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以证明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5.2.2.3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验证。
验证由验证小组提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验证方案,实施验证工作,验证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必要时,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5.2.2.4清洁方法需经过风险评估,关键清洁方法必须经过验证,通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方可使用。
5.3 确认与验证分类以及适用条件:
5.3.1确认:
5.3.1.1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5.3.1.2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5.3.1.3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5.3.1.4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
5.3.1.5再确认:确认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首次确认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
5.3.2验证:
5.3.2.1前验证:系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种物料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的验证方案所进行的验证。
主要适用于新产品的投产,新厂房与设施、新系统的投入使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引用,新质量标准、新检验方法的使用。
5.3.2.2同步验证:指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所进行的验证,并从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取数据,以证明某项工艺达到预定要求的活动。
在对所验证的产品或工艺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与把握,并已设计了完善的取样计划,对生产工艺条件能充分地监控,检验方法经过验证的情况下,可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
主要适用于非无菌工艺的验证。
5.3.2.3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旨在证实正式生产工艺适用性的验证。
当某一生产工艺有较长的稳定生产历史,通过监控已积累了充分的历史数据时,可采用回顾性验证的方式,通过对丰富的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找出工艺控制处于受控状态,达到设定标准的文件依据。
回顾性验证的必要条件是至少连续生产的20批数据,且批数越多越好,不足20批次时,应有充分理由说明对已有的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可以看出控制状况的全貌。
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检验记录和现场监控记录应符合GMP的要求,记录完整,可以用数值表示,并可用于统计分析。
确保工艺条件、检验方法、质量标准均没有变更,有关工艺变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主要适用于生产工艺验证,质量控制系统验证,设备、设施、系统运行状态的验证,消毒剂有效性的验证。
5.3.2.4再验证:系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台设备或一种物料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个阶段以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验证。
再验证适用于厂房,工艺,产品,清洁方法,水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的再验证。
包括:强制性验证/再校验,改变性再验证和定期再验证。
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首次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验证。
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5.4 确认与验证程序
5.4.1公司成立验证小组,由验证小组组长制定年度验证计划,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年度计划提出确认与验证项目申请,并起草验证方案,然后组织验证小组成员对项目的方案进行讨论。
5.4.2确认与验证的方案内容至少包括证方案编号、方案名称、方案制定人、制定日期、方案审核人、审核日期、方案批准人、批准日期、项目概述、验证目的、验证方法、采用文件、检验标准、取样方法、再验证周期、验证记录(空白样张)、验证报告(空白样张)。
5.4.3组织实施:各项确认与验证工作应由验证小组组长组织,验证小组成员根据验证方案所规定的方法、步骤、标准具体实施,在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填写验证报告。
5.4.4验证小组组长审核会签验证报告,批准后发验证合格证书。
5.4.4.1验证报告内容:题目、批准日期和文件编号;验证目标和范围;实验实施的描述;结果总结;结果分析;结论;偏差和解决办法;附件(包括原始记录数据);参考资料;对需要纠正缺陷的建议等。
5.4.5建立确认与验证档案:由质管部将确认与验证方案和报告合并归档保存。
验证档案应长期保存。
6. 附件
N/A
7. 参考或引用文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