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多彩的生活”为专题编写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儿童的生活场景虽不同,但课文的思路都非常清晰,层次分明。在编排上,课文呈现出与以往明显的不同。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独立识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个词语。学会正确的用钢笔写字,把字写准确写美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5.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6.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在友爱与团结。 2.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 课时 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金色的草地》 2课时 《爬天都峰》 2课时 《槐乡的孩子》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课 题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主备人 陈瑞林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坝、坪”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坝坪、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认识词语和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坝、坪”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坝坪、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少数民族小学生图片观察,让学生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哪一个民族。 2.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1.简单介绍图片中这些民族的资料。 2.齐读词语。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3.指名读,正音。 4.开火车,练读。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 6.朗读课文 1.学生小声读课文。 2.互读、互认词语。 3.指名读。 4.开火车读 5.同桌互读课文。 6.逐段读完课文,和同桌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 1.认读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3.抄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生字,初
读了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与他们一起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课文,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提问:初读课文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部分学生说说初读时遇到的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早晨,我好象看到怎样的情景。 读后同桌进行交流。 1.学生自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读后同桌进行交流,再指名交流。 3.学生自由读,体会感情,并交流。 (2)指导朗读 。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4) 指名口述。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课文中读书的声音,读一读。 3.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4.学生复述。 5.全班朗读。
3.读读画画,学习第四自然段。 联系课文内容,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自己画一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4.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背背、抄抄。 三、课外延伸。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吧。 学生可以给他们写信,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处。 各抒己见,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然后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可以给民族小学的同学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反思
课 题 2 金色的草地 主备人 陈瑞林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自学生字、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 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以及相应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3.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对课题产生疑问。
二、分组自学,了解大意。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方法。 2.教师指导总结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二读:连读。(小组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三读:想读。四读:选读。 3.让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 小组成员商量自学方法。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3. 小组成员连读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4.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