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精品教案,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
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2.《花的学校》……………………………………………………………………… 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
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
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
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师生)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或同学。
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大树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
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片段◆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课件出示)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
(学生感情朗读)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
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
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自豪之情)赏析:老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勾画、理解体现校园美丽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悟体会作者对校园的赞美及蕴含在内的自豪之情。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2.花的学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学生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1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跳出来呢?花孩子是什么样的?2.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3.你觉得哪些想象最有意思?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3.自由品读语句。
6.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跳出来?花孩子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用时:15分钟)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画的“花的学校”,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一段配画朗读。
1.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作品中的内容。
2.配画朗读课文。
6.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四、介绍作品,推荐阅读(用时:5分钟)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1.认真听老师介绍,并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课后阅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生分别读这四句话)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找学生试读)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3*.不懂就要问课题不懂就要问课型新授课的学校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5.指导朗读。
望。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
)4.感受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的精神。
功()座()攻()坐()三、深入探究,学习拓展(用时:15分钟)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2.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学习的?3.拓展。
4.总结:今天,从孙中山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
1.读了课文,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①读背毫不糊里糊涂;②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提问)2.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做到认真、不懂就问。
3.说说你知道的名人爱学习的故事。
5.讲名人爱学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
教师重点引导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体会,抓住重点句子,找出重点词,感受孙中山为了弄懂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孙中山对比,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促进的。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
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5.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
3.积累并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
(学生)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
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
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
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
(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
(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
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猜猜他是谁)一、激趣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