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贝克尔与人力资本
成本收益分析
• 定义: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 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是预先作出的计划方案。 其核心价值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 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追求利润最大化。 • 特征: 1)自利性 2)经济性 3)计算性 • 计算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贝克尔
贡献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 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 上;他用成本-收益法对教育投资 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个人教育的 投资和普通的商业投资相似,在 决策时同样需要将成本与收益进 行比较;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歧视、 婚姻、家庭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进 行了剖析。
缺陷
他注重宏观分析,忽视了微观分析,其 理论缺乏谷歌学术 文献: 《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舒尔茨) 《人力资本》(贝克尔)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周新芳)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意义》
四、其他知识
舒尔茨
舒尔茨首次明确阐述了人力资本论,使 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上的 一个新的门类;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 形成的方式与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 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 研究;他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决 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 资源,而是人的能力。舒尔茨在人力资 本理论上的这些献,荣获了 1979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
收入——年龄曲线
特殊培训
关于“特殊培训”,贝克尔指出,能更大地提高提供 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的培训可以称为特殊培训。 完全特殊培训可以定义为把受培训者用于其他企业时对 生产率没有影响的培训。例如,宇航员、战斗机驾驶员等。 贝克尔认为在特殊培训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支付培训 费用,因为没有一个理智的雇员会对他没有好处的培训支 付费用。企业将以利润更多的形式得到这种培训的收益, 利润的增加来源于更高的生产率,只有在收益至少等于成 本时,企业才会提供培训,长期竞争的均衡要求收益的现 值完全等于成本。” 但是,企业是否提供特殊培训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有没有 流动的可能性,如果企业为一个会流动的员工提供特殊培 训,那么企业会由于一个受过培训的雇员的离去而蒙受损 失,因为不可能得到一个同样有用的新雇员!
人力资本理论--加里· 斯坦利· 贝克尔
教育经济与管理
加里· 斯坦利· 贝克尔 (1930-) Gary Stanley Becker
1930年,加里·贝克尔出生于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的波茨维尔。 195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文学 学士学位。 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硕 士学位。 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年仅25岁)。 1960年,他在30岁时成为哥伦比亚 大学教授。 1970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 1974年,任美国经济协会的副会长。 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
一、在职培训 二、正规学校教育
贝克尔把学校看作是专门从事教育生产的机构,并认为学 校正规教育与企业在职培训之间并不一定总是有明显的区别。 教育投资实际上使年龄-收入曲线更倾斜更凹。在某些方面, 可以把学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把学生学习作为一种特殊培 训。
一般培训 特殊培训
三、保健
贝克尔认为,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日益作为决定收入的重 要因素,保健投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 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他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 学习、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 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首先,人力资本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 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 其次,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 度。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包 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Gary Stanley Becker
• • • • •
《歧视经济学》(1957初版,1971再版); 《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 《人力资本》(1964初版,1975再版);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 《家庭论》(1981)。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定义
•
•
• •
舒尔茨在《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一书中对 人力资本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 质(知识、技能、经验、资历和熟练程度)。 2.个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表现为从事工作 的总人数和工作的总时间。 3.人的能力和素质可以通过投资获得的资本(教 育投资,健康投资,) 4.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对其 投资都会获益。
他沿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 缺乏对人力资本本质的分析,也 缺乏对人力资本全面的研究等。 贝克尔对人类所有行为都进行经 济动因的分析,而事实上,人们 在做某项决定活动时并非把经济 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贝克尔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 训”。
大多数一般培训在提高提供这种培训的企业的工人未来边际 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其他企业的边际产品。因为 在一个竞争的劳动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所支付的工资率都是 由其他企业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的。这样,在提供一般培训的 企业边际产品的增加大于工资率时,它们才能获得培训的部分 收益。完全一般性培训在许多企业中都是同样有用的,而且在 所有这些企业中,边际产品都按同样的幅度增加。所以.如果 工资率和边际产品增加的量完全相同的话,而提供这种培训的 企业就得不到任何收益。 那么,一些企业为什么还要提供一般培训呢?原因是只有在 企业不付出任何费用时,它才愿意提供一般培训。所以,工人 通过领取低于他们在不接受培训时能得到的工资的方法来支付 一般性在职培训的费用。一般培训对收入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有 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