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与散文的随笔
天柱山采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传奇色彩令宁静之中萌芽的那份仙气,重新置身于仙人悠闲休憩之处。
让大自然的点染也消散了人们浮躁喧嚣的心理常态。
优美散文尽在这里。
杂文与散文随笔1
江西铅山县天柱山乡地处武夷山北麓,境内峰峦叠嶂、翠竹木秀、山水相连、风景格外秀美。
与杨林、港东、太源、陈坊、黄冈山、篁碧等乡镇及与福建省光泽县的司前乡毗连。
也许就是这样的一次平常采风,让天柱山乡养在深闺鲜为人知的浆源、叠石、佛寨更加神奇,显得不仅美丽,而且令人神往回味无穷。
鹅湖文学社的一群文友乘中巴车,在一个七月罕见的雨天前往天柱山集体采风。
天气凉爽,气候宜人,车沿着伦潭水库山路前进,车窗外的库区美景尽收眼底,经称“十八”弯的边缘盘山公路进入天柱山乡境内。
车到浆源村,下车就见杨碧源先生前来迎接,引领我们进入浆源“江西省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筹建的“连史纸”生产基地参观。
眼前的坪地上晒满造纸原料毛竹丝,几名村妇在竹条堆之间的棚网下剥条,即用手工将竹丝从竹条中分离出来。
碧源抚摸着刚刚剥下来的竹丝说,他们这里生产的连史纸,整个生产过程全部都是手工操作,纸工们遵循无论纸料制作、纸料漂白或纸抄造,全部传承着原汁原味的手工造纸工艺。
是啊,现在,浆源是被誉为“寿纸千年”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史纸”的正宗产地。
参观之后,因为是老朋友,我应邀去他办公居住的房间里喝茶。
门外一块杭州西泠印社的“西泠印社连史纸生产基地”精细牌匾十分显眼。
办公室桌上摆着《篆刻艺术作品集》《实用篆刻字典》和篆刻工具。
心想,碧源是在利用业余时间,继三年前在浆源筹建连史纸恢复生产期间,业余写出《新篁留韵》(铅山竹枝词集600首)现已出版。
如今该要完成他的篆刻集了,“天道酬勤”四字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离开时见房门两侧有一幅漂亮手书对联:“吉星在户天垂象,玉琯调阳气转鸿。
”
随后,我们在乡政府受到乡领导的热情接待。
午饭后就在会议室稍作休息,同时请当地人乡办公室邓主任声情并茂地讲解天柱山的历史文化和300多年来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最后他饶有趣味地说:“浆源直笼统,没有秀才种”及其原因和“叠石”的神话传说……
下午,车沿途经过伦潭库区山路,我们来到位于天柱山乡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叠石村。
透过雨幕,一眼就见一片绿茵丛中耸立着看起来像四角型黑褐色叠加罗汉石。
沉浸于夏雨中的叠石
格外明媚,仿佛有一股引力在牵动着,令人不由不去追寻仙的踪迹。
快踏上叠石村委会时,阵阵山风劲吹,细雨的清凉气息扑面,让你感受沐浴着仙气一般。
在叠石村(又称刘家新村)村主任郑纯辉的引领下,前往叠石景点参观。
听取他介绍这里特有的畲族风情和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关门石、狗牙石、龟形山、龙潭等自然景观。
近看七块叠石,落差较大,在山崖边,黑褐色的岩石不规则层叠形成耸立状,这种奇异现象是经年累月风雨侵蚀所致,仿佛就像龟峰景区陈列的地质模型一样。
岩礁独特给原本就有的传说增添一缕仙的色彩,当地人也确实给山边的奇石取上一些形象的名字。
站立在纯天然的叠石塔旁纵观叠石村内生态自然,溪流清澈,环境优雅。
民风勤劳淳朴,以林业生产为主体经济****。
20XX年经省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使畲族叠石村发生显著变化。
要说叠石,自然得说叠石之名的来历。
据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曾经在天柱山休憩。
吕洞宾和何仙姑耐不住寂寞,相邀去山坡漫游时,忽然凡心涌动,兴致陡生,便手拉手轻轻踅进一个幽暗的山洞里缱绻。
想不到这一幕早被好事的铁拐李看在眼里,他心里窃笑,便暗暗跟踪,意欲偷窥。
不料铁拐李的诡秘行为被南天门金光巨神瞧个正着,天神一怒,双手运气倏地将岩石一块接一块向着铁拐李迎面飞来。
铁拐
李见状大惊,心想不好,得罪天神了!只好硬着头皮使出浑身解数,边跑边躲,慌不择路地来到一处山崖边,便将飞来之石顺势一块块叠起来。
许是铁拐李的造化,也许是天神手下留情,那七块规格不一的巨石被铁拐李随意叠加在山崖边,无依无靠,形成一个奇妙的景观。
于是,那里便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和联想的名字——叠石,即让七块叠石间粘上掌气且蕴含着仙气。
民间传说中带些仙气,是民众的一种愿望,甚至是他们在茶余饭后的一种戏说,不足为道。
事实上,叠石山上大自然造化的缘故,却无不给人一种仙的感受。
那竖立的叠石,横陈在游人眼前,如板画一般醒目,似乎巧夺天工后的遗存。
那些熟悉不熟悉的物种繁衍生长,让人忘却了叠石是由山岩构成这一事实。
身处这样娴静悠逸的环境中,只有将轻盈的脚步不时停下来,细细地观赏着这里的一片翠绿。
坐落在佛寨村的河红茶茶园,海拔平均为1200米,这里环境优美,茶树成片,曲径通幽似的横亘在绿茵之中。
河红茶当年作为红茶鼻祖,是出口西方国家最早的中国茶之一,曾经是英国皇家传统茶饮。
面积约为4000余亩的山区茶园,常年云雾缭绕,是茶树生长的绝佳之处,也是被誉为“茶中皇后”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红茶的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