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 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 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 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 策(资源税与碳税)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
3、 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 的决定》,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 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 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 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 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 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 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 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个行 业120项内容。
第二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环境法体系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 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2.1 、环境法律责任
所谓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 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按其 性质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 任。 2.1.1、环境行政责任 所谓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 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 任。 承担责任者既可能是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人员、直 接责任人员,也可能是其他公民个人;既可能是中国 的自然人、法人,也可能是外国的自然人、法人。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已颁布了一批产业结构调 整政策,如《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汽车 工业产业政策》、《关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 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水利产业政 策》、《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 目录》以及《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等。 2、行业环境管理政策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的 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
度; 三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2、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按照《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投 资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企业负责解决自己造成的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允许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地 方政府负责组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设施建设和 运行费用应由污染物排放者合理负担;对跨地区的环境 问题,有关地方政府要督促各自辖区内的污染物排放者 切实承担责任,不得推诿。 PPP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应承担治理污染
行业环境管理政策,如《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定》、 《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 规定》、《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乡镇 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 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等。
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 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 定出我国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 一是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 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制定出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 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 三同步方针;
三是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Hale Waihona Puke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 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 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中国 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A、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B、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C、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E、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 F、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G、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H、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I、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J、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源、消除环境污染、赔偿受害者损失的费用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三大政策的核心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 起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重法 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 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具体措 施如下: A、逐渐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加 大执法力度。 B、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 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C、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实行地方各级政府 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定量考核、排污许可制度,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