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细管中形成的弯曲液面,无论是凸液面还是凹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恒为正值,方向均指向弯曲液面的曲率中心
2.湿润性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反比关系,与液面的表面张力成正比关系。
3.球形液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汽压越大,溶液中的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液面的饱和蒸汽压越小。
4.常见的亚稳态包括:过饱和蒸汽、过冷液体、过热液体和过饱和溶液。
5.在一定的T、P下,向纯水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此时,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将大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
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将小于纯水的表面张力。
6.根据溶于水后是否解离可以极爱那个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以按产生离子的电荷性质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7.固体在等温、等压下可以自发地吸附气体,则该过程的△G<0 ,△S<0 △H<0。
8.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亲水亲油平衡(HLB)是表面活性剂的两个重要参数。
9.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胶体系统可以分为:固溶胶、液溶胶和气溶胶。
10.溶胶系统的电动现象:主要指电泳和电渗。
11.胶粒收到分散介质分子碰撞而处于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状态,这种现象是:布朗运动。
12.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或阳极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该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带点。
13.胶体系统的电动现象主要指:电泳和电渗。
14.把混有离子或分子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中,并把这个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的操作叫做渗析。
这个操作证明胶体粒子直径比离子或分子大。
应用
该方法可以净化、精制胶体。
15.ζ电势越高,表面:胶粒带电越多,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厚度越厚。
(结论)
16.溶液的丁达尔效应是其高度分散性和多相不均匀性的反映。
17.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同时具有絮凝和稳定作用。
18.使胶体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
19.使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最低浓度称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
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
20.胶体的流变性质是指胶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和流动的性质。
21.将一束光线通过胶体,从侧面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利用该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判断:
1.表面活性分子开始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T
2.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大,表示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T
3.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F
4.溶胶系统是指分散相的粒径大于1000nm的分散系统 F
5.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散性、多相不均匀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F
6.在加入少量大分子溶液时,会促使溶胶的聚沉,这种现象称为敏化作用。
T
7.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T
8.ζ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