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论述题1、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治理国家的最重大的、最根本的原则性问题;而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行为规范和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
(2)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具有高于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依据。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也与普通法律不同。
我国宪法是由专门设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的全国人大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而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1982年宪法中与教育有直接相关的条款包含的内容:(1)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方面的规定,明确地规定了举办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责以及各级行政管理机构。
(2)关于教育制度的规定。
(3)阐明了国家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政策和价值取向,概括起来便是“普及、发展、鼓励”。
(4)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详细阐述了教育事业的任务,简单的说就是普及和提高。
(6)规定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7)对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受教育权做了特别规定。
(8)对学校的教育目标作了明确规定。
(9)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的义务。
(10)规定了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
3、我国建国以来出台的教育法律:(1)198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4、国家对教育的监督体制:为了实现国家对教育的监督权,我国形成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职能部门监督、执政党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
其中包括:行政机关对教育的行政监督;司法机关对教育的司法监督;教育督导机关对于学校的工作监督,以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社会监督。
5、教育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政府规章。
6、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规章,决定和命令,制定和发布教育工作的部门性质的行政规章,以及命令、指示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2)制定教育教学的基本文件,指导、监督和检查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业务,组织教材建设,提高师资力量,组织生产、供应教学仪器,提供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体育、卫生工作;(3)组织和领导高等学校学生的招考和调配工作,推动和指导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负责来华留学生、出国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外事工作。
(5)根据国家财政计划,分配教育经费,检查使用情况。
7、法律文本的结构:文本按层次可分为章、节、条款、项等,按性质可分为总则、分则、罚则、附则等。
总则一般是法律文件的开端部分,主要规定制定该法律的目的、法律依据、任务、原则、适用范围和时效内容。
它是整个法律的理论概括。
分则是法律文件的实质性部分,一般规定该法律的具体的各部分内容。
罚则是对分则中禁止实施的行为所规定的制裁措施。
附则是关于法律的实施规定。
8、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结构:(1)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
它是以我国宪法为基础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任务、基本法律准则和基本制度。
(2)教育部门法是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
(3)教育行政法规是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为了实施教育法和各单行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市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9、在什么情况下,教育法需要由专门的国家机关来适用?(1)当公民、社会团体和一般国家机关在行使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取得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的支持的情况下,必须由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来适用法律。
(2)当公民、社会团体和一般的国家机关在相互关系中发生纠纷或争议,不可能自己解决时,必须由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来适用法律。
(3)当公民、社会团体和一般国家机关在其活动中发生各种违法行为时,必须由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来适用法律,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10、教育法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加强对公民进行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受教育权利意识的教育,是公民懂得,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仅有法律还是不够的,还有赖于社会对教育法的遵守才能实现。
其次,法律能否得到遵守,还在于法律是否有时效性。
再次,法律能否得到遵守,还在于执法是否具有严肃性。
总之,只有加强守法教育,加强法律的时效性和执法的严肃性,教育法规才能真正发生法律效力,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的遵守。
11、教育法的监督:(1)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2)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
(3)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
(4)执政党的监督。
(5)人民的监督。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和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3、办学自主权的内容: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自己的章程管理学校的权利。
第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第三,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的权利。
第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第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学业证书的权利。
第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第七,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第八,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第九,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5、教师的权利:第一,教育教学权;第二,教师有权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和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即教师有科学研究权;第三,教师有管理学生权;第四,教师有获得报酬待遇权;第五,教师享有民主管理权;第六,教师有进修培训权。
16、教师的义务:第一,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第二,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第三,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第四,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五,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第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17、学生的权利:第一,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第二,学生有获得学金权;第三,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第四,学生有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第五,学生有申诉起诉权;第六,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8、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城乡教育费附加;(3)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4)社会力量捐资,集资;(5)运用金融、贷手段融资;(6)设立教育专项资金;(7)收取学杂费。
19、我国接受外国留学人员的渠道:(1)根据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的双边交流协定,由外国政府派遣来华学习;(2)根据中国高等学校和外国高等学校所签定的校际交流协议进行留学生交换;(3)外国个人自费来华学习,可直接向希望入学的高校提出申请,入学手续按有关学校的规定办理。
20、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3)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4)具备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
21、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文化;(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3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原则;(3)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原则;(4)公民受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原则;(5)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原则;(6)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原则;(7)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原则。
2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内容:(1)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权(4)科学研究权(5)对外交往权(6)校内人事权(7)财产权。
25、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1)国家财政拨款;(2)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入;(3)高等学校有关的销售和服务收入;(4)学费。
名词解释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一种新型的调控组织形式,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调解领域。
3、教育制度:广义上教育制度指根据国家的性质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狭义上教育制度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4、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亦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包括他们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关系的总和。
5、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跟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的、普及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6、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对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进行培训,是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人才。
7、成人教育:是指对除了学制系统内正规全日制学校中的青少年学生之外的所有成年公民实施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育。
8、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原则、考试程序,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