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止

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止

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止

一.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签订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只要它合法,有效,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受到法律保护。按照我国的合同法,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合同一经签订,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除了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如果需要修改或解除合同,仍须按合同签订的原则,双方协商同意。任何人无权单方面修改或撤销合同。

2.合同签订后,如果一方违约,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致使对方受到损害,违约方应承担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但因不可抗力因素、法律和法规变更,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可依法免除责任。

3.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争执,首先通过协商解决;若不能通过协商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法院依法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同权利。

4.在当事人一方违约,承担赔偿责任时,如果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则合同仍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继续履行合同责任。

5.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以外的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负有不得妨碍和破坏合同签订和实施的义务。

二.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只有通过全面履行合同所确定的权利,义务来实现。所以对于经济活动,合同的订立是前提,合同的履行是关键。合同订立后能否很好履行,关系到合同目的能否实现。履行合同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全面、适当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包括按约定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方式、地点、期限等全面履行义务。

2.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公平合理,促使合同履行。为了合同能够很好履行,在订立合同时要尽量想得周到,订得具体,如果订立合同时对有些问题没有约定,或约定的不太明确,应当加以补救,不要因此而妨碍合同的履行。

4.不得擅自变更。在履行过程中,为了保障合同的严肃性,一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擅自将权利义务转让。如果发生需要变更,或需要转让的情况时, 应根据自愿的原则,取得对方当事人同意,并且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的规定。

5.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承担合同义务。

(三)合同履行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使责权能够实现,防范合同欺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使受损害一方的当事人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合同法专门规定了当事人的抗辩权和保护措施。

1.抗辩权。对于双务合同,合同各方当事人既享有权利,也负有义务。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如果不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对方履行。所谓抗辩权,就是指一方当事人有依法对抗对方要求或否认对方权力主张的权力。合同法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若当事人互负债务, 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之前,或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有先后履行顺序的,若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例如合同约定同时交货和支付价款,如果一方没在按时交货,相对方有权拒绝对方要其支付价款的要求。这样可以防止付款后收不到货。

(2)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合同约定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应当先履行。但是,如果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可以中止履行。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也可以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但是对不安抗辩权要严格加以限制,决不能滥用,否则要承

担违约责任。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履行:

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②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③丧失商业信誉;

④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只有在对方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也就是根本性违约时,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且要有确切证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 应按一定的程序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若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而中止合同的履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保全措施。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适当减少而给债权人带来危害,合同法允许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的实现采取保全措施。保全措施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两种。

(1)代位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已到期的对第三方的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例如,甲与乙订有货物买卖合同,甲交付了货物,乙应当履行向甲支付货款的义务。另一方面,丙向乙借款,丙应向乙返还本金和利息。如果丙不还乙的借款,就可能影响乙向甲支付货款,形成三角债。如果乙怠于向丙追索到期的借款,造成无法向甲支付货款,对甲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甲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以甲的名义向丙行使债权。本来在乙和丙的借款合同中,乙是债权人,只有乙才

向丙行使债权。所以将甲向丙行使债权称为代位权。当然,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2)撤销权。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也知道该情形,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例如,乙欠甲钱无力偿还,但乙还有其他财产,如汽车、房产等。本来可以用这些财产抵债,但乙将这些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卖给丙或者无偿送给丙,丙也知道这情况,那么甲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乙的行为。

(五)合同的履行中的解释问题

1.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解释有争议,合同法规定,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的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2.如果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的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当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时,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3.当合同中对有些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双方可以订立补充协议确定。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按照如下规定执行:

(1)若质量要求不明确,则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若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则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