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及民族关系的变化。
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做出正确评价,以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蒙古统一及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通过阅读归纳元朝统一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之间的不矛盾原因。
结合当今的行政体制,帮助学生认识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融合;
(3)了解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的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文天祥的抗元体现了南宋军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性。
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南宋文天祥的正义性,又涉及到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和元朝对外开拓政策的开放性,面对一系列矛盾体,面对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是比较难以讲清的。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蒙古兴起示意图》,说明蒙古族是继辽、金之后北方又一兴起和发展的少数民族,最终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从而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
(1)多媒体展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后几句,让学生齐读。
(2)教师提问:在这首诗里毛泽东评价了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我们已经学过,请同学们讲讲其中某一位的故事。
(学生讲)
(3)教师:第五位人物就是成吉思汗,他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时毛泽东又说他只会弯弓射雕呢?今天我们学习了元朝的统一,大家就明白了。
诗歌中的五位历史人物,学生已经学过四位,熟知他们的历史贡献,对于毛泽东的评价自然很好理解,而成吉思汗学生是陌生的,而毛泽东给出的评价也是前后不一,通过这个评价来激发学生。
教师:成吉思汗的一生与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和一个王朝紧密相连,这个民族就是蒙古族,提到蒙古大家的印象是什么呢?生:(一望无际的草原,奔驰的骏马等。
)通过过渡设问,帮助学生了解蒙古的历史。
蒙古的兴起教师讲述: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很早就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隋唐时期的蒙兀室韦就是他的祖先,12世纪时,蒙古各部加强了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联系,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元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元朝的统一虽然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在统一的过程中不断战争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满,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抵抗,其中南宋的文天祥是其代表。
多媒体展示:元统一结束长期分立局面,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所以应该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
但蒙古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却是掠夺人口、土地。
文天样抗元斗争,保卫南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兵败被俘,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体现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这种气节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文天祥的事迹感受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元朝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文天祥抗元并不是违背历史规律,他反抗的主要是元在统一过程中使用的暴力方式。
2.过渡:
元朝时,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面对辽阔的疆域,众多民族,元的统治者是怎样来管理这个大国的呢?
3.元朝的统治措施:
阅读教材内容,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上来说一说元朝的统治措施。
在学生回答之后,多媒体展示:经济上:重视农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政治上:推行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的管辖。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结合课文中有关成吉思汗的内容,结合毛泽东对成吉思汗“一代天骄”的评价,开展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发动战争的评价讨论;针对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又展开讨论;针对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与对外开拓政策的开放性,再次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使我们了解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做出历史贡献;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南宋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