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雾试验指导书 操作程序: 设备:经过鉴定符合国家标准的盐水喷雾试验箱。 盐水试验液配制: 调制方法:将公升的纯净水倒入专用的塑料桶内,用PH试纸测试其PH值是否在之间。 PH值若大于,加入少量的冰醋酸。 PH值若小于,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加入㎏氯化钠后搅拌均匀。 试验用样品2个 操作程序: 将自动加水的入水口阀门排水阀和排气阀的开关打开。 将隔绝水槽加水至垫板位置。 将配制好的氯化钠盐水倒入到盐水补充槽,即自动充填盐水进入试验箱内的预热槽,使盐水流至盐水预热槽。 加少许水在湿球杯内,湿球温度覆盖着纱布,纱布末端置于湿球杯内。 开始试验前,试样必须充分冲洗,清洗方法视表面情况及污物的性质而定,不能使任何会侵蚀试样表面的磨料和溶剂,同时试样切口及因挂钩而造成底材露出的部分,或因识别记号所造成的镀层缺陷处,试验前因用透明胶带将以覆盖。放置试样或试片于置物架上,试样在箱内放置的位置,应使受试平板试样与垂直线成15-30°角,试样的主要表面向上,并与盐雾在箱内流动的主要方向平行。特殊试样有很多的主要表面需要同时测试时,可取多件试样放置,务必使每个只要表面能同时进行盐雾试验。 试验时,试样之间不得互相接触,也不与箱壁相碰,试样的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试样上每层必须交叉放置,试样间间隔应能使盐雾自由沉降在试样的主要表面上。一个试样上的盐水溶液不得滴在任何别的试样上。试样识别记号或装配孔应覆于下方。 设定试验温度、压力和时间: 将盐水桶和试验室的温度调整至35°C,压力桶温度调整至47°C(按“+”为增加,按“-”为减少,H:时/M:分/S:秒)。喷压压力保持在±cm2,若压力不在范围内,可利用调压阀将压力调整至规定范围(顺时针为增加,逆时针为减少)。测试时间一般为24小时(按△为增加,按▽为减少),若客户有特殊要求则可另行设定,测试时间一般可设定为8、16、24、48、96、168、336、672小时,在规定试验周期内喷雾不得中断,只有当需要短暂观察试样时才能打开盐雾箱,开箱检查的时间和次数应尽可能减少。 按下电源、操作两按键,先行预温至设定温度,注意试验盖盖上时需小心轻放以免破损。 试验中,用面积为80cm2的漏斗收集连续雾化16小时的盐雾沉降量,平均每小时需收集到的溶液,这可以利用观察计量筒内降雾量得之。试验时间应扣除因检查试样而中断喷雾的时间,同时需记录其中断的原因和时间。 测试结束后,依顺序将开关关闭。取出试样在室内自然干燥小时,然后用流动冷水轻轻洗涤或浸渍,以除去沉积在试样表面的盐类,用吹风机吹干后检查,评定测试结果。 试验中若有异常之现象,可参照“功能异常判断表”处理。若有故障指示则可依照“故障指示”判断处理。 试验结束后,清洗试验内部,并将加热水槽内的水排放干净。 *加热槽内水的排放—打开红色排水阀。 *隔绝水槽内水的排放—将中间矽胶塞拔起。 *预热水槽内水的排放—将内部矽胶塞打开。 依据“维护事项”对设备进行维护。 试验条件及试验结果必须记录。 试验结果的评价: 试验后的外观 除去表面腐蚀产物后的外观。 腐蚀缺陷如点蚀、裂纹、气泡等的分布和数量和状态。 被腐蚀的时间 评级原则: 对镀件外观或使用性能起重要作用的部分镀层表面,即主要表面进行外观和保护等级评定。 试样检查结果用(/)把两中等级分别记录,保护等级记录在第一位。 除记录试样的级别外,还应注明评级的缺陷种类和严重程度。 缺陷的类型 保护缺陷包括凹坑腐蚀、针孔腐蚀、鼓泡、腐蚀产物以及金属腐蚀产物的其他缺陷。 外观缺陷除了因底材金属引起的缺陷外,还包括试样外观所有的损坏。典型的缺陷有;表面麻点、“鸡爪状”缺陷、开裂、表面沾污和失去光泽。 保护等级的评定 根据腐蚀缺陷所覆盖的面积按一下的计算方法得出保护等级 R=3(2-10g10A) 式中:R—保护等级 A-缺陷总面积百分比 根据上式公式得出R值并修约为最接近的整数,如下表所示。 缺陷面积 保护等级 无缺陷10 ≤ >对于没有缺陷的试样,可人为地规定为10级 对与那些较9级好但又非完整无缺陷的试样,如有必要可在9级和10级之间定出分数值以示区别; 为了有助于缺陷面积的评定,可参照附表。 外观等级的评定 评定外观等级和许多因素有关,因而外观等级不像保护等级那样用同一精度来评定,他不仅依据缺陷的面积,而且还要根据缺陷的损失程度; 外观等级以保护等级为基础,但不能高于保护等级。因为基体金属的腐蚀也损坏了外观; 评定时,应根据试验要求,将覆盖层外观的损坏分为:很轻微的/轻微的/中等的/ 严重的。根据上述划分,按一下原则进行评定: *外观缺陷属轻微的,其外观等级比保护等级降一级或二级,很轻微者降一级,轻微者降二级; *外观缺陷属中等的,其外观等级比保护等级降三级或四级; *外观缺陷属严重的,其外观等级比保护等级降五级或更多。 依据国家标准:GB/T10125-1997中型盐雾试验标准(NSS)。 其它事项: 在做整个试验的过程中,试验的结果要明确、真实记录于试验报告上,同时字迹要公正、清晰。 试验报告做好标识、存档。 试验完成后,试验员将试验仪器电源关掉,并打扫干净,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高低温循环试验指导书 操作程序: 试验前,试验操作人员检查试验设备是否良好。 循环试验方法: 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放入试验装置内。内后视镜在80℃、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在70℃的高温中放置1h,再在室温中放置30min,然后在-30℃的低温中放置1h,在室温中放置30min,试验至此为一个冷热循环,连续进行两个循环。 高温试验方法: 将后视镜放置在高低温试验箱内,规定设定温度90±2℃,放置小时左右时间后观察各部件不得产生裂纹,变形和脱落等现象。 高温试验方法: 将后视镜放置在高低温试验箱内,规定设定温度-30±2℃,放置小时左右时间后观察各部件不得产生裂纹,变形和脱落等现象。 其它产品如要做试验按上述方法操作,如客户有特殊要求的,依客户标准 其它事项: 在做整个试验的过程中,试验的结果要明确、真实记录于试验报告上,同时字迹要公正、清晰。 试验报告做好标识、存档。 试验完成后,试验员将试验仪器电源关掉,并打扫干净,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后视镜撞击试验指导书 操作流程: 试验前,试验操作人员检查试验设备是否良好。 夹紧后视镜的装置由后视镜制造厂或汽车制造厂提供。 后视镜试验时的定位。 后视镜应按后视镜制造厂或汽车制造厂所推荐的方法固定在试验台上,其水平和垂直位置的轴线应于实际装车状态相同。 若后视镜能相对其基座可调,则它应位于后视镜制造厂或汽车制造厂所规定的调节范围内,且撞击对转动最不利的位置。 若后视镜能相对其基座可调,则应将调节装置调到使保持件离其基座最近的位置。 若反射面能在保护壳体内调节,则应将离车辆最远的上角调至突出保护壳体最大的位置。 除了内后视镜按的规定进行试验2外,当摆处于垂直位置时,球型中心的水平面和纵向铅垂平面应穿过反射镜可见区域的质心,摆的纵向摆动方向应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 按和的规定进行安装和调节时,若后视镜的零部件限制了球型的返回,则应将撞击点沿垂直于转轴或旋转中心方向调节,但必须确定这种对完成试验是必要的,且要满足下列两点要求之一: 球型的外廓线至少应保证与连接件表面相切。 球型的接触点至少距反射面的边缘10mm。 试验时,使球型从相对于摆的铅垂线60°的角度处自由下落,当摆到铅垂位置时,球型打击后视镜。 后视镜应在下列不同的条件下经受撞击: 内后视镜: 试验1:撞击点应符合的规定,球头模型应撞击在反射面上。 试验2:撞击点应位于与镜子平面成45°角,且过镜子镜面中心水平面的保护壳体边缘处,撞击方向应对准反射面。 外后视镜: 试验1:撞击点应符合或的规定。应使球型撞击后视镜的反射面。 试验2:撞击点应符合或的规定。应使球型撞击到后视镜反射镜的背面。 如果Ⅱ类或Ⅲ类后视镜与Ⅳ类后视镜安装在同一支架上,则试验仅对下方的后视镜。如果上方的后视镜距离地面1800mm,负责试验的技术部门可以决定是否重复一次或与上部的后视镜一起进行试验。 安装在固定件上保护壳体的弯曲试验 试验说明 保护壳体水平的置于试验台上,并夹紧调节件。在保护壳体的最大尺寸方向且离调节件固定点最近的一端,用15mm宽的固定挡块覆盖在该壳体的整个宽度上,使之不能转动。 在另一端,也在该壳体上放置一块与上述作用相同的挡块,以便按规定在上面施加试验载荷。 施加试验载荷的质量为25Kg,保持时间为1min。 试验结果 当按的规定进行撞击试验时,摆在撞击后视镜后必须能在摆臂的释放平面内继续摆动20°以上。 角度测量的准确度应在±1°。 本要求不适用于粘在风窗玻璃上的后视镜,这类后视镜中予以规定。 对所有Ⅱ类、Ⅳ类,以及Ⅲ类和Ⅳ类共同安装的后视镜,所要求的角度从20°减少到10°。 对于粘在风窗上的后视镜,按照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后视镜的支撑件若损坏,则其突出底座的残余部分不得大于10mm。 当按和的规定试验时,后视镜的反射面不得破碎,但下述两种情况可认为符合要求: 玻璃碎片仍然粘在保护壳体上,或粘在与保护壳体牢固相连的物体上。允许玻璃局部脱离上述部位,但破裂处任何一个边长不得超过。在撞击点上,允许有小碎片脱离上述部位。 反射面用安全玻璃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