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
时间:2012-11-02 10:15:00 作者:王珩来源:青年记者
● 王珩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通过特有的方式向社会成员广泛传递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同时,它在社会道德的认知、引导、评价、监督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表现出了很强的德育功能。
那么,大众传媒德育功能的含义是什么?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大众传媒德育功能又有哪些分类?本文对这些问题分别加以阐述。
大众传媒德育功能的含义
人类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
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否,与人们的联系密切。
尽管早期的人们还不能用丰富多样的观念来对道德现象加以把握,但他们已经能够从生活的体验出发,确信失真的信息必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误传和虚报就是坏的和有害的。
在原始人的意识中,坏的和有害的也就意味着不应该的。
因此,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就已经打下了深刻的道德意义的烙印。
如今,信息传播已经从最初人类的生存需要演变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出现了专门从事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制作的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使受众置身于一个信息的世界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认知与行为方式。
大众传媒以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为载体,通过批评、引导和劝诫等方式对事件进行分析,对现象进行评论,纠正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如果说道德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则是以大众传媒为工具和手段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①
大众传媒德育功能的原理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教育引导功能,更好地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就必须对大众传媒的特点有清醒的认知和把握。
1.权威性
大众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肩负开启民智的重任。
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能否履行社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是关键。
李长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是一支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坚强队伍,是一支甘于奉献、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的优秀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②“亲其师而信其道”,人们习惯于关注大众传媒所关注的事件,依据大众传媒对事件的重视程度来确定自己对事件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大众传媒在受众群体中的权威与声望。
2.公共性
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接收这些信息。
可以说置身于大众传播媒介中,就是置身于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③我国社会
学家沙莲香曾指出:“通过大众传媒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社会成员共享统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④虽然学校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接受教育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一生留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之后,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意义就凸显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大众传媒公共服务的职能。
3.时空性
如今,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与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传媒为人们提供新闻,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最近变化;二是传媒为人们提供知识,给人智慧,给人力量;三是传媒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四是传媒为人们发布商情,方便了生活等等,这都充分体现了大众传媒对现代人的功用。
实际上传媒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力量,对我们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正如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所说的:“真正的教育也离不开新闻。
”
综上所述,由于大众传媒自身的特点,加之当今社会人们需要且离不开信息,这样就为大众传媒德育功能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大众传媒德育功能的分类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众传媒的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研究,并作过种种表述。
归纳起来看,信息服务功能是它的基本功能,提供娱乐、传播知识、刊播广告是信息服务功能的延伸,而德育功能则始终贯穿于并体现在与上述诸功能的融合之中。
1.道德认知功能
道德认知就是让一个人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
想对一个人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是道德,怎样做是道德的,怎样做又是不道德的,然后才有可能去亲身实践。
道德认知是道德引导、道德评价和道德监督的基础,只有有正确的道德认知,才能为个人和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奠定稳固的基础。
大众传媒的“教育”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体现出来的,它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式教育。
⑤经过大众传媒长时间的宣传,其观点与看法就会成为人们的潜意识。
当人们在实际中遇到问题后,这些潜意识就会发挥作用,支配人们的行为。
2.道德引导功能
如果说道德认知在人们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那么道德引导就是促其萌芽与生长的阳光和雨露。
大众传媒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等方式引导人们的行动,让内化于心的道德认知外化于规范的行为。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讲述一个小孩看见他的妈妈给奶奶洗脚,于是他在妈妈下班回家后,吃力地端着一盆水送到妈妈面前,让妈妈洗脚。
妈妈给奶奶洗脚无意中收到了教育孩子的效果,这就是道德榜样起到的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这还仅仅只是人际传播,如果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其效果肯定会大为增强,因此大众传媒对受众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当然,大众传媒的道德引导有时候也会失范,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3.道德评价功能
所谓“道德评价”,是指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力量,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功用和效用。
⑥通过发表对人物、事件的看法,表明自己(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的立场,引导人们对社会事件有正确的主流态度,进而形成舆论,影响人们的行为,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引导整个社会良性发展。
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就是大众传媒发挥德育功能方面的先锋。
它重在针对新闻事件表述看法,表明立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仅仅为传播信息而服务。
例如中央电视台评论类节目《新闻1+1》,每期都会从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中选取一则,进行分析与评论。
4. 道德监督功能
大众传媒的道德监督功能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消息、形成舆论,对不道德行为和不正之风起到矫正作用,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尤其是对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揭露和抨击,大众传媒发挥了强有力的道德监督作用。
如果说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平之事是社会发展道路上碍脚的杂草,那么社会舆论就像是一把利剑,将这些杂草一一除掉,而大众传媒正是这持剑之人。
因此,有学者将大众传媒称为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而大众传媒机构则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
⑦美国学者Melvin L.DeFleur和Sandra Ball-Rockeach说:“虽然媒介自成一个行业,但是它们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社会的五个基本体质之中。
”
⑧我们已经不能忽视大众传媒对生活的影响,更不能否认其德育功能所能产生的强大力量。
所以,我们应全面地认识了解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掌握其规律,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功能。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融合新闻传播与和谐辽宁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W2011088)】
注释:
①刘东建:《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1期,第42~44页
②李长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0月31日
③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92~95页
④彭颜红:《信息社会下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1期,第33~35页
⑤萧璐:《略论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J],《新闻界》,2003年第1期,第20~28页
⑥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66~70页
⑦章辉美:《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第193~196页
⑧黄富峰:《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媒体社会的特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108~115页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