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篇一:王家大院考察报告十一月份外出写生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1/10/24—11/2考察地点:山西平遥考察内容主要是:对王家大院的石雕作品的赏析,对技艺的学习和赞赏。

详细内容如下:这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外出写生考察,也是大学中最后一次了。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北京,山西大同,平遥。

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特色。

在北京,我感觉的是它是中国的心脏,拥有着丰厚的千年文化,有那种震撼,庄严,繁华,发达,蓬勃发展的感觉。

尤其是在紫禁城里,特别雄伟壮观。

而在山西,却感受到的是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

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

其中让我感觉挺有情志的是王家大院。

我听过乔家大院,没想到还有王家大院呢。

见过了才知道,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山西晋商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大院很宏伟。

相比乔家大院的小巧玲珑,王家的风格更豪放。

依山而建的风格使得采光效果和布局特色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进入灵石县就能看到它依山形成的王字型建筑群。

相传这样的布局是王家教育子孙不能忘本。

大气的王家大院最大的看点是影壁和各个建筑上的雕刻工艺。

有门便有壁的北方院落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王家大院“三雕”艺术品,题材丰富,雕刻技艺多种多样。

分为砖雕,石雕,木雕。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各有典故,且工艺考究,集中体现了清代典型的“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

加之文人、画工和雕刻艺人的默契配合,相辅相成,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道家文化的天然选择和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合而为一,融注于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作之中,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华夏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

王家大院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

随着对王家家大院步步深入的探访,感觉好像一轴儒家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恍惚中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礼仪风范。

王家大院的石雕将民间建筑工艺装饰中的“情、理、艺、趣、神”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时展示了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魅力。

我很喜欢王家大院里的各种寓意丰富而又巧妙地石雕作品。

因为在一个有地位的王氏家族里,聪明的利用雕刻的方式在大院里装饰。

把一些深刻的人生大道理刻进大院,让后代牢记。

同时又把对自己家族的富贵的美好愿望传递出来了。

那些石刻很有意思,也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

走进王家大院,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很大的砖雕影壁:狮子滚绣球。

它属于浮雕形式,雕刻细致,生动形象。

有着子嗣兴旺之寓意,大狮小狮比喻太师少师,彩带表示好事不断,绣球上的钱纹又有富贵之意。

狮子是兽中之王,可威服百兽,镇宅辟邪,因此是权威势力的象征。

在这里,我具体分析王家大院里的石雕艺术。

这是王家大院的石雕门枕石,上松下竹,又想两幅美丽的山水画。

我记得导游说过,松竹,代表着不同的寓意,一个是坚强,一个是正直。

这也象征着王氏家族的刚强正直的作风。

并且把它们置于大门口显眼处,这更是显示王氏家族的人品的高洁。

在王家大院里,上上下下都是富贵,权势,地位的象征和寓意。

再看王家的石雕匾额----贝叶。

雕刻细腻,脉络清晰,正反分明,一波三折具有动感,有御沟题红,千古佳韵之说。

进入大院,不大的地方却有着不同的石雕,有着丰富的寓意。

这是一组精致的石雕台阶----垂带踏垛。

抱鼓石上一为鸳鸯贵子,一为五福捧寿,拐子龙如意头谐音贵子如意。

大狮小狮对望,动作富有情趣,很有意思。

圆雕浮雕相互结合,直线曲线融合,表现出了石匠精湛的技艺,也展现出了丰富的石雕艺术。

这是王家大院石雕柱础石。

该石从上至下分五层。

最上层雕有鼓,指“天圆地方鼓在上”,代指“天”;二层雕有锦缎,寓意“锦绣前程”;三层雕有蝙蝠与祥云,寓意“福祥双至”;四层雕有草龙,为“镇宅避邪”之物;最下层雕有回纹,指“回纹不断,子孙不断”之意。

柱础石整体寓意“上有天,下有地,吉祥如意好福气”。

当时,听到刘老师和导游的讲解,我才知道这个石柱有着那么多的层次,每一层有着不同的寓意,每一层的形状纹样也不同。

总之,表现出了精致的雕刻,也看出了王家地位的不同,也表达出了主人对官运亨通及自身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对于王家大院里的石石刻刻都充满着好玩有趣的故事,但每个故事又都有着它各自的教育意义。

表现着高超的雕刻艺术,精美有加。

曾有人称过:“王家的石头会唱歌”,说的就是王家的石雕艺术品。

在大大小小的庭院里,不论驻脚于何处,那些触目皆是的石刻制品,都会锁定你的眼球,柱础石、或墙基石、或石门框、或石窗框,还有石刻照壁心,过门石,拦板石,石狮子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阴或阳,或浮或镂,集众家雕技和工艺于一体,不论何种题材表达何种意向,其造型独特而不怪异,雕工精细而不绮靡,画图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萧杀。

这个挺有意思的,小猴子与蜂窝在一起,会是什么呢?没想到古人会聪明的可爱,猴和蜂在一块,寓意封侯之意,这表现出了主人对官运祥通的追求。

此石刻为凤凰童子。

不管它内容,首先看它的雕刻,精细精细,脉络清晰,枝枝叶叶,人物都很细致。

其中一只很漂亮的凤凰,踩在一条有花草的道路上,最下面是祥云的环绕。

凤凰身上骑得是一个童子,旁边是一个老妪,上面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树上还有一只好看的鸟。

两个人物面貌刻画细腻,着法圆润,形象的凡俗气息十分浓郁,使人易于亲近,或者说,容易让人找到熟悉的身边影像。

整体上比例结构准确,造型优美,寓意着子孙后代富贵生旺的含义吧。

强硕的凤凰立足蕉形花草云朵组成的承接平台,颈仰喙启,背负执如意的小儿,小儿之后是老妪、古松,它与“麒麟送子”一图极为相似,且左右对称。

这幅石刻非常精美,凤凰的翎羽绒毛以及垂冠,裁毛和足鳞,一刀一线,极为有序。

可以这样想,同为送子,凤凰和麒麟有何不同,或许一切都是拟像。

麒麟降下生命,凤凰赋予幸运;麒麟带来富贵,凤凰赠以如意,植根于凤鸣之塬上的王家怎能不感念凤凰之德呢?此图为乳姑奉亲。

这是一幅场景性很强的画面。

人物有两组,一组是手持拨浪鼓牵引小儿的侍女,另一组是剥乳喂亲的唐夫人。

后一组是唐夫人,作为儿媳妇用自己的乳汁奉养自己的婆婆的感人故事。

前一组侍女手持拨浪鼓牵引小孩子。

还有一只猫在捕捉一只鸟。

檐柱下的盆花填补和改变了刻工外纤秾细密,内简练遗白的图意走势,而食鸟之猫自然减弱了台阶大面积的空谈。

整体上,两组人物构成了一组内容丰富的场景。

布局合理,情节可循。

其构图富有情趣,感人至深,连背景也寓意深刻,玉兰,牡丹,荷花,老猫,则寓意“玉堂富贵,清廉高寿”。

这幅是五子夺魁。

其中画面主要是五个孩子,正在抢夺最高孩子手中的东西。

五子夺魁”借历史上五个名人并列的习惯,画五个童子争夺头盔;盔与魁是谐音,以示子孙个个贤能,积极向上,满足旧时代人们渴望子孙争气,个个高升,光宗耀祖的心理。

这个最有意思,左下首两个孩子,一文一武,寓意文武双全;右下首一人高举奎,一举夺魁;树为桂树,中间小孩手拿三棵桂圆,寓意连中三元.这个是寓意教子的.记得在我们跟着导游游览时,都会注意边落的雕刻图案,记得在拐角处有一张纹路,这个是龟背纹,挺简单的,但是我们都知晓乌龟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寓意家人长年百岁。

这是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意思是吴地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喘起气来。

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王家有人在南方做官做事,喘月的吴牛既是奇闻又成为勾留的内容一件。

把有趣的吴牛刻于院中,是一次次真实的童话,让子孙们获得乐趣的同时,又知道王家之外的大千世界,而不至目光短浅。

这种南方的印记具有鲜明特色,它是孩子枕上的故事,是成人睡梦里怀想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启迪,一次教诲:求知必穷尽,不做喘月牛。

王家运用这个典故而雕刻成此画,寓意王家人做人要小心,三思而后行。

此图的雕刻技艺也很精湛,笔笔细腻,纹路明确。

这是行佣供母。

讲的是遇到劫匪逃命的故事.左下角为一人背着老母亲边跑边回头看,后面的劫匪发须向后飘动,寓意追的速度之快.树上有鹦鹉,寓意为天,树后有梅花鹿,寓意为篇二:在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考察《在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考察》王家大院的建筑以及建筑风格介绍2010年6月1日我们乘车从衡水出发,路途中遇到了些小麻烦,以至于到达山西平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所以第一天没有去参观任何地方就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在平遥古城参观了一天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的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我要着重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在6月3日这天去参观的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

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的王家大院。

3日一大早,我们90多人乘坐着两辆大巴车,在当地两个导游的带领下驱车驶往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

在车上导游给我们讲解了山西的地貌以及它周边著名的旅游景区,还大概的介绍了下我们将要到达的王家大院的概况。

我们大体上知道了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汽车在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我们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地,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买票进入了王家大院,“山西的紫禁城”。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

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在21世纪的现在,我们可以用电脑轻松的绘制出各种场景,但总会觉得缺少一份熟悉的感觉。

一种温暖的感觉。

但是往家里的一切让我们觉得很轻松也很熟悉。

但是对于王家里的一切,我们只能用鬼斧神工来描述了,大到庭院的建筑、小到茶几茶杯的装饰,那样的唯美,那样的专注,构造出了不一般的王家大院。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毛病,在对景区内的不文明现象。

对于这些不文明点的行为也要劝阻制止甚至于惩罚。

在景区内,我们发现地上是不是有些烟头,废纸屑或是吃过喝过的食品包装袋。

我们也针对一个垃圾箱进行了观测,外国游客多数都把垃圾丢在垃圾箱内,但中国游客由少数人就随手丢掉,我们认为这是极度破坏博物馆乃至于国家整体形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