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任务书

某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任务书

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 目: 某人民政府 办公楼设计 院(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2011年2月10日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某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 2. 建设单位:某人民政府。 3. 建设场地:拟建场地50m×25m。室外地坪设计标高为391.70m。。 4. 建设规模: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6层。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一)气象条件 1.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C。 2. 主导风向:东北。基本风压0.35kN/m2。 3. 基本雪压:0.25kN/m2。 4. 年降雨量:604.2mm;日最大降雨量:10mm;时最大降雨量:56mm;雨季集中在9、10月份。 5.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50mm。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平坦,据勘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①层杂填土(Q4ml):层厚为0.50m,不宜作为天然地基。 第②层粉土层(Q4lal+pl):黄褐色,土质较均匀,稍密状态。层厚为0.50~1.20m,。 第③层细、中砂(Q4lal+pl):褐黄色,石英、长石质,混粒,颗粒级配较差。湿~饱和,稍密。层厚为1.00~2.8m,层底埋深2.00~3.50m。 第④层粗砂(Q4lal+pl):灰色~黄色,成分为石英、长石质,混粒,颗粒级配良好。饱和,中密。层厚为3.20~4.80m,层底埋深5.90~8.30m。 第⑤层中、粗砂(Q4lal+pl):浅灰色,成分为石英、长石质,均粒,颗粒级配良好。饱和、密实状态。层厚为2.00~4.50m,层底埋深9.00~11.00m。 第⑥层中、粗砂(Q4lal+pl):黄褐色,成分为石英、长石质,混粒,颗粒级配良好。饱和、密实状态。层厚为5.80~7.00m,层底埋深15.20~17.00m。 第⑦层粉质粘土(Q4lal+pl):浅灰色,土质均匀,含氧化铁。可塑~硬塑。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1.80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地层编号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fak(kPa) 140 190 230 300 400 250 2.地下水:勘察期间,所有勘探点均遇见地下水,该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稳定埋深水位埋深4.5~5. 5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3.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类别为Ⅱ类。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3)按《GB50011-2001》规范公式4.3.4-1进行液化判别,该设计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 4.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5.黄土湿陷性评价: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层均为粉土和砂土,故该场地地基为非湿陷性地基。 6.水腐蚀性评价: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一)建筑设计部分

1.设计任务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设计。完成建筑设计说明书的书写,内容应详尽,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及依据。 2.设计要求 1)平面设计:合理确定平面柱网尺寸;布置房间;确定楼(电)梯数量、位置及形式;满足室内采光、通风要求。 2)剖面设计:确定合理层高;给出楼(地)面、屋面、墙身工程做法。 3)立面设计:建筑风格、造型应富有创意,有时代感。 3.设计成果 1)底层平面图:参考比例1:100。 2)标准层平面图:参考比例1:100~1:200。 3)立面图:正立面,侧立面各一个,参考比例1:100。 4)剖面图:参考比例1:100(要求剖到楼梯、门厅)。 5)构造详图:若干,要反映该建筑的细部做法,参考比例1:20。也可以引用标准图集做法。 6)建筑设计说明书(在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说明自己所选取的方案的设计意图,注意从平、立、剖等方面分别说明,具体可参见《房建》教材)。 总体要求:设计图纸应达到施工图深度。 (二)结构设计部分 1.设计任务 包括手算和电算两部分。 1)手算: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设计原始资料,选择结构体系,布置结构构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确定构件配筋,绘制结构施工图。2)电算:用结构计算软件(如:PKPM完成主体结构计算)。 2.设计要求 1)结构选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设计原始资料,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 2)结构布置:合理布置结构构件,初步确定材料强度等级及构件截面尺寸。 3)结构内力分析及构件设计:根据现行国家设计规范,计算结构荷载及地震作用;手算完成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内力分析,进行框架梁、柱、的内力组合,完成构件截面设计;同时,采用工程设计软件计算结构内力及配筋,并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完成楼梯的计算和配筋。 5)使用现浇板的完成板的配筋计算,使用预制板的,必须说明选板的方法,并完成布板。 3.设计成果 1)底层及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若干章,比例同建筑施工图。 2)框架结构施工图(配筋图),比例协调。 3)梁、柱截面图及部分节点详图,比例自定。 4)楼梯的配筋图。 5)现浇板配筋图(预制板的布板图)。 4)结构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基础设计部分 1.设计任务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文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地基、基础方案,确定基础类型及施工工艺,并提交地基基础施工图纸。 2.设计要求 1)地基基础方案应符合上部结构特点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根据现行国家设计规范,选取合适基础进行基础设计。 3.设计成果 1)基础平面布置图。 2)基础配筋图。 3)地基基础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成果统一要求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按要求用统一的格式书写完成,要求用计算机打印。 (二)设计说明书 应完整地说明设计方案、设计依据、设计步骤及过程;论述充分,条理清晰,叙述准确,简明扼要;书写整齐;计算过程尽可能表格化。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页,扉页,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外文科技文献翻译,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词。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应在10000字以上(不包括科技文献翻译部分),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地基基础设计(或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科技文献翻译等部分应合在一起装订成册。 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按系里统一要求进行,手写时必须用工程字书写工整,计算机打印时页面格式设置按学校统一要求进行。插图清楚规范。 (三)图纸 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有关制图标准,正确体现设计意图;图面整洁,布置匀称,尺寸标注齐全,字体端正,线型规范。 图纸绘制包括计算机绘制和手工绘制两部分,建筑设计可用计算机绘图,结构设计要求手绘。一般采用A1图纸绘制。 (四)科技文献翻译 完成本专业科技文献翻译一篇。要求: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3000。

五、国家标准及设计参考资料 (一)建筑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5]国家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 房屋建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2J01~06).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03 (二)结构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国家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7]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霍达主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国家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刘金砺主编. 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7]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8]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六、设计进度 各部分时间安排分别为:设计调研及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1-1.5周、建筑设计3周、结构设计6-7周、地基基础设计1-2周,摘要、科技文献资料翻译1周,共15周。 建筑、结构、基础各部分设计进度如下: 建筑设计进度

序号 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天) 1 布置设计任务、方案草图 5 2 完成建筑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构造设计 7 3 正式图 5 4 整理 1 合计 18 结构设计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