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教案

黄河教案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对话、讨论、。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问题导学、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视频“黄河颂”中,引导学生体味黄河之壮美,初步形成对黄河的印象,并由此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视频内容对黄河的概括做了描述,通过欣赏能体味黄河之壮美,形成对黄河的初步印象。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
知识拓展
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凌汛问题、断流现象。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黄河冬季无结冰期 D.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
A.在上游峡谷建设水电站 B.在中游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在下游植树种草 D.培修、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构建
与梳理
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
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2.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辅以顺口溜增强记忆。
在以上所学后,引导学生思考,黄河为何被称为“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1、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分界点;主要支流。
2、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通过我国重要河流对比图分析总结。
通过交流探究,以及自己动手绘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绘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的地理分析能力。
探究思考
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观察大型水利枢纽幻灯,结合收集资料比对学习过的长江各河段的治理开发进行探究谈论。
观察地图,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读图、识图,把握有关黄河的概况。
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
学生抢答省名和简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自我领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认识。
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引导学生手绘黄河干流图,理解“几”字型干流,然后手绘两大支流。
黄河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黄河(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源头、入海口、主要支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4. 能举例说明黄河不同河段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5. 运用资料说出对黄河水能、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
观察多媒体资料,了解黄河的贡献。
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
学会使用数据说明。
观察多媒体及图片资料,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分析原因,
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运用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出:这些忧患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地上悬河”与“饱含泥沙”和“决口之险”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紧接着提出这样一个活动题: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按照如下步骤组织学生研讨交流。
◆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河流?
◆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归纳出以下几点: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衔接
与过渡
刚才我们了解了黄河的概况,我们知道黄河既被称为“母亲河”,又有人说它是条“害河”。这是为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思考分析
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导学生具体指出是哪些?
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通过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河的概况:
读“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的支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演示课件]课件显示源头山脉(巴颜喀拉山)以及省区、简称、分界点、地形区。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强调其位置特征、所属省份,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份,黄河自源头东流入海依次流经的省区,用不同的颜色闪动表示。
思考并结合幻灯片分析探讨解决措施。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下拓展
关爱母亲河 心动+行动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及你对黄河的认识,请您用公益广告语的形式来创造一句广告词,关爱我们的母亲河,如:“救护母亲河”“防洪治沙,保卫黄河,刻不容缓”等。
教学后记
学习的预习环节至关重要,一定要培养学习课前预习,准备收集资料要全面,这样才能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利于课堂教学。同时,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学建议:以上可为第1课时学习内容。
衔接
与过渡
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由此引入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学习。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