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练习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尽管……还……虽然……但是……
如果……就……因为……所以……
()自然环境恶劣,()阿联酋人民并没有被吓倒
()培养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阿联酋政府()是下气力,购买树种。
()阿联酋人民的辛勤劳动,()在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片绿洲。
()地面全是白茫茫的盐碱,那()无法种植花草。
选词填空
培养培育培植
1、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的。
2、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小孩。
《沙漠中的绿洲》从“纵横交错”造句谈起──语文课改案例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
生:他们挖掉沙土,填上买来的泥土,埋下自来水管。
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把淡水源源不断地送到花草树木根部。
师:纵横交错是什么意思?
生:自来水管很多,像这样(该生用手比划着)。
师:你的意思,老师看懂了,就请你上台在黑板上画清楚一些吧。
(该生很
兴奋地上台画了一幅草图)
生:我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横一条,竖一条,交*在一起。
师:生活中,你注意到哪些物体也像这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生:高速公路。
生:铁路线。
生:我们新村里的小路纵横交错。
师:他说的句子非常完整。
请各位同学像他一样,用纵横交错造句。
生:我家附近的高压线纵横交错,把电流送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师:他说得准确,还十分具体。
生:过年时,我和爸爸乘着大客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爸爸告诉我,祖国建设日新月异,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把人们送向四面八方。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精彩极了,略加修改,不就是一篇优秀的小作吗?
生:我们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只可惜污染严重,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清澈,我多么希望大家不要往河里倒垃圾。
师:这位同学的造句充满真情实感,老师很欣赏。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造出与从不同的句子。
……
1.用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造句。
课本中要求造句的有名词“代价”、形容词“唯一”、动词“沉浸”、时间副词“终于”等7个。
这些词语比较抽象,必须以具体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真正懂得这些词语和意思和使用范围,造句时才不会出现失误。
现以“代价”一词为例,说明这一类词语造句的指导过程:
(1)从课文中找出例句,或提供范句,让学生从句中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例句:
①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②为了教好这个乱班,林老师付出了很大代价。
③战士们以很小的代价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提问:三个句子中的“代价”分别指什么?使学生明确“代价”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的物质和精力,也可以指时间,甚至流血牺牲。
(
2)提供材料指导。
提供的材料尽量涉及到词语运用范围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独立造句进出现的语病减少。
(3)独立造句。
2.成语造句。
四年级课文中出现大量成语。
成语精练,富有表现力。
理解、运用成语的训练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现以“雪中送炭”为例说明指导过程。
(1)学习课文中的句子或其它范句,联系句子内容或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例如: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炭啊!提问:这句话里,志愿军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得到朝鲜妈妈怎样的帮助?什么叫雪中送炭?
(2)比较句子,体会运用成语的好处。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用成语表达语言简练、生动。
(3)提供材料或引导举例,使学生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
举例如:天大旱,田里急需水,供销社及时运来了抽水机,这真是雪中送炭。
使学生明确“雪中送炭”不仅适用于战场,更常用于形容日常生活、工作中别人的帮助。
同时还应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雪中送炭”在句子中的次序,它可以用在句末,也可以用在句中,如: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
(4)独立造句。
3.近义词造句。
辨析近义词、运用近义词造句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表达时注意推敲词语,逐步做到用词准确和用词丰富。
课文中近义词造句有两种作业形式,一是先选词填空,再用指定的词语造句;二是直接要求造句。
显然,第一种是基础,第二种是提高,现以第一种作业形式“意思”、“意义”为例说明教学步骤如下:
(1)运用例句辨析词语,理解词义的差异及适用范围的不同。
例如
:①这句话没多少意思。
②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确二者都可以表示事物的价值、作用。
“意思”都指一般事物,一般价值、作用;“意义”多半指非一般的事物,非一般的价值、作用。
(2)选词填空,要说明理由。
除课本中的作业外可适当补充练习。
(3)独立造句。
4.介宾短语、关联词造句。
通过训练要使学生掌握介宾短语的表达方法;掌握复句的基本句式。
现以“即使……也……”
说明关联词造句的指导步骤:
(1)讨论例句,分析前后分句的关系,从感性上认识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作用。
例句,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前分句表示假设,后分句表示转折。
(2)出现几个句子,有的宜用上“即使……也……”,有的则不宜用,引导学生辨析,进一步认识这一句式的特点。
(3)补句。
补上分句,或补下分句。
通过补句练习,进一步理解前后分句的关系。
如①_________,我们也要去春游。
②在学习上即使遇到很大困难,_________。
(4)独立造句。
5.喻词造句。
在小学阶段,比喻是学生要着重掌握的修辞方法。
二年级要求用“像”、“好像”造明喻句,四年级则要求用“是”、“成了”造比喻句。
教学步骤如下:
(1)讨论带“是”和“成了”的比喻句。
例句:①陈秉正的手成了一把小铁耙。
②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人们的心里。
讨论:这两句话里的“是”、“成了”可以换一个什么词表示?这两句话分别用什么比喻什么?被比喻的和用来比喻的事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为什么这两个句子喻词不用“像”、“好像”,而用“是”、“成了”?
(2)辨析带“是”、“成了”的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如:①雷锋成了毛主席的好战士。
②他是我的好兄弟。
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主要看是不是有被比喻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两者不同类或有质的不同,但却有某方面的相似。
上述两句都缺少用来比喻的事物,所以都不是比喻句。
(3)提供材料,要求学生用暗喻的方法把句子续完整,并要求说明理由。
例:①少年儿童是_________。
②老师是_________。
③柔软的草地成了_________。
④在烈日下,大地成了_________。
(4)独立造句。
【典礼】〖解释〗郑重举行的仪式。
〖造句〗今天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协商】〖解释〗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造句〗老师正在和家长协商关于学生交费的问题。
【迎风招展】〖解释〗随着风飘动。
〖造句〗运动场上彩旗迎风招展。
【汇集】〖解释〗聚集。
〖造句〗我们把整理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准备写一个调查报告。
【擎着】〖解释〗往上托着、举着。
〖造句〗升旗仪式快要开始了,一名少先队员高擎着五星红旗迈步走来。
【直奔】〖解释〗直接赶赴(某地)。
〖造句〗一下火车,球员们不顾旅途的劳累,直奔赛场。
【正午】〖解释〗中午12点。
〖造句〗小李从学校赶回家已经是正午时间了。
【排山倒海】〖解释〗把高山推倒,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大,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造句〗中国人民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进行经济建设。
【投向】〖解释〗指光线等射向。
〖造句〗我们把崇敬的目光投向前面这位战士。
【诞生】〖解释〗出生。
〖造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欢跃】〖解释〗欢腾,形容欢喜得手舞足蹈。
〖造句〗得知我班运动员在这次接力赛上获得了冠军,同学们欢跃起来。
【徐徐上升】〖解释〗慢慢地向上(运动)。
〖造句〗红旗在晨风中徐徐上升。
【瞻仰】〖解释〗恭敬地看。
〖造句〗每天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