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2009011254 王立珂无91
一、陆战之王的辉煌诞生
“Tank”这个划时代的陆战创意最初也曾像富兰克林向拿破仑推荐的蒸汽轮船一样被一言封杀,但幸运的是,这个创意被咱们熟知的一个名人,丘吉尔,重新发掘了出来,最终成就了如今的陆战之王。
坦克的创意起源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澳大利亚的一名工师兼专业发明家劳塞罗特·德·摩尔最初构想了一个具有来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铁甲、高度的机动性的“陆地巡洋舰”,并向英国战争部递交了份装甲车辆的设计图纸,却被当时的英国官员视为无稽之谈。
【引自《坦克的诞生、演化及其发展趋势》,张军峰,军事展望【文章编号】 1003- 0166(2008)02- 0078- 0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双方都大量地配备了机关枪,并与战壕、铁丝网相结合,筑成了三位一体的防御阵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对峙战。
在英法联军付出大量伤亡以后,一些军事学家开始苦心琢磨,希望能发明一种新式武器来克服这一障碍。
英国陆军上校欧内斯特·斯温顿提出了与劳塞罗特·德·摩尔类似的方案。
但不同的是,他提出在现有的履带式拖拉基础上设计装甲车辆,在装备防护装甲和火炮的情况下,经过武装的履带式拖拉机将在战争中扮演机动的“机枪破坏者”的角色。
但是,与以前澳大利亚工程师方案的命运如出一辙,这项建议也被当时的英国陆军大臣基切纳勋爵束之高阁。
基切纳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幻想小说” ,并说此设计“可以制成一个自动美妙的机械化玩具,可是无法用于战场。
直到这项建议传到温斯顿·邱吉尔手中,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从汉凯处获悉了斯顿和吐洛克的建议后,出于其长远而独特的战略眼光,丘吉尔感到这一创意很有可能会改变目前胶着的局面,于是他给英国首相乔治·劳埃德写了一份报告,建议立即制这种新式武器,但由于首相批转陆军大臣基切纳,这一计划仍被搁浅。
1915年2 月中旬,丘吉尔决定绕开陆军部进行试制。
他在海军部成立了一个“创制陆地巡洋舰委员会” ,商请林肯城一家名叫威廉·浮士德的机械制造厂负责试制。
设计任务交给该厂的工程师威尔逊和特里顿经过两个月的设计和40天的试制,第一台陆地巡洋舰出世了。
它能够原地旋转,越过1.25m宽、两壁陡峭的壕沟。
为了躲避当时德军间谍的注意,这种新式战斗机器因为酷似水柜(tank)而被命名为“TANK”。
【引自《坦克发明的故事》,《金属世界》2001年第四期】自此,坦克诞生了。
坦克一诞生就发挥了其划时代的意义,当时1916年 1月 30 日第一辆坦克出厂 2月 2日在伦敦某公园深处向陆军部、海军部、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作了表演。
引起了所有军方人士的重视。
新任驻法英军司令黑格立即定购了 40 辆。
这40辆坦克被派往当时胶着的索姆河战场,当做秘密武器出场,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德军吓得溃不成军,英军在5个小时内占领了纵横5公里的阵地(德军当时整个战线的长度仅为6~8公里)。
自此,坦克作为新式陆战之王,正式走上了军事大舞台。
二、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并不是从一出现就一帆风顺,一往无前的往前发展的,实际上,就在坦克第一次取得辉煌战果的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时任战时总司令的黑格不顾丘吉尔和斯温顿的强烈反对,在当时泥泞的战场上派坦克里继续强行出击,导致当时英军的坦克大量陷于泥地和沼泽而被大量击毁,从而导致时人对这一新式武器评价的急转直下,但之后由于新成立的坦克兵团指挥官埃尔斯提出的坦克战争条件使坦克在接下来的康伯列战役中大放异彩,人们终于认可了这一武器并开始对其进行更深程度的研发。
坦克诞生至今,在当初设计的三个主要的方面: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铁甲、高度的机动性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矛“与”盾“的共同发展——如各种穿甲弹、动能弹和合成材料、主动防御装甲;悬挂系统的迅猛发展——从被动悬挂系统到主动悬挂系统;坦克运动领域的扩
展——从陆战到水路两栖···各种方面的进步都使的坦克在陆战方面显现了其陆战之王的风采。
但同时,坦克并不是以一种“无敌“的姿态存在的,在坦克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仍然有着预期相对抗的武器。
相如在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反坦克导弹给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击,之后又相如20世纪 60 年代诞生的武装直升机在越南战争中展现出的惊人风采, 标志着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对坦克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
反坦克直升机在火力、射程、精度、视野等方面, 都明显优于地面坦克。
有人进行了反坦克直升机与坦克的对抗表演, 得出的结论是两者的损失率为 1∶ 19。
这些新型武器的发展都意味着坦克的发展存在着更大的压力。
三、坦克发展的前景
在谈及坦克发展前景时,先看一条对坦克而言不是很好的消息:2009年4 月底,英国军工业巨头 BAE 系统公司宣布,关闭其位于--纽卡斯尔的“挑战者 2”型坦克的生产厂。
也就是说,英国将终止坦克和有关系统的研制和生产。
英国这一做法的原因就是其预见到坦克不会适用于未来战争。
【此条消息引自《坦克的终结》《中国国防报》/2010 年/9 月/28 日/第009版】
这是真的吗?
目前坦克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同时受到了多方的限制,如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开始实质性加速以轻型化为基本特征的未来陆军战斗系统(FCS)的研制。
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件装甲装备的重量都被严格地限定在 C-130 运输机 19 吨的载重量上。
但重量的下降同时意味着其他性能的降低,相如装甲防护,机动性方面都会受到相应限制。
但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启示我们在这些方面作出相应努力。
按照个人见解,新一代的坦克应当在信息化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相如美国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战场数字化的新概念。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将内部的电子电气系统综合化, 实现信息共享, 并通过车际信息系统与战场 C4I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这种方式无疑更适用于将来的信息化作战。
在伊拉克的战场上我们就看到美军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信息干扰,信息共享等)实现了以一个坦克营击败伊拉克一个坦克师,而在火力系统方面,可以采用顶置火炮的方式来改变炮塔式坦克的传统模式,使之更矮更安全(相如俄罗斯新式的T95可能采用这种结构),在弹药方面,也可采用液态发射药,液体发射药的爆炸温度,比固体发射药低1000℃左右,最大膛压明显降低,这就减少了燃气对火炮身管的磨损与烧蚀,延长了身管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弱炮口火焰和二次冲击波,有利于火炮隐蔽;【引自《未来坦克,变化有三》,《中国国防报》/2010 年/1 月/12 日/第015版】发动机方面可以采用最新的耐高温陶瓷来实现绝热式发动机可取消庞大的冷却系统,将发动机体积缩小 1/3 左右,同时结合复合材料,光学技术来制造隐身性能良好的车身实现整个坦克在可见光及红外线方面的双重隐身;装甲方面除了目前的贫铀装甲外还有复合装甲及主动防御装甲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坦克仍然有着其发展空间,还有着可以挖掘的潜力,坦克仍然会继续活跃在未来的战场上。
参考文献
1、《坦克的诞生、演化及其发展趋势》张军锋祝延军陈哲强
2、《坦克发明的故事》孙文德《金属世界》2001年第四期
3、《坦克的终结》章庆《中国国防报》/2010 年/9 月/28 日/第009版
4、《未来坦克,变化有三》陈宇《中国国防报》/2010 年/1 月/12 日/第015版
5、《铁甲巨兽何以动如脱兔? ——浅析坦克机动能力》陈宇林迟迟《中国国防报》
/2010 年/9 月/21 日/第011版
6、《新一代坦克会“瘦身”?》杜文龙北京日报/2010 年/1 月/19日/第 014 版
7、《英国的隐形坦克太忽悠》里土中国国防报/2007 年/12 月/11 日/第009版
8、《英国自制坦克时代终结》林亦寒世界报/2009年/5 月/20 日/第 013 版
9、《中日韩,谁是亚洲坦克的王者?》陈光文国防时报/2010 年/8 月/9 日/第 011 版
10、《主动悬挂原理试验机动平台的设计及试验研究》陈汉雷,丛华,朱韶东《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