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
1.信息技术设备(含教育信息资源),是实施课程标准、传播教育信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物质条件和教育信息资源。
2.学校应达到省教育厅《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信息技术设备配备要求,应按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处置信息技术设备,定期申购补充新设备,及时补充消耗用品。
新进信息技术设备,须进行质量检测,合格产品方能入库、入账,投入使用。
信息技术设备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中的“通用仪器”编号进行登记。
贵重设备应双人监督管理,建立使用日志。
3.设置信息技术设备总账和明细账,并实行信息化管理。
应每学期清点一次,每学年盘存一次。
做到账目清楚完整,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卡物相符。
4.信息技术设备贮存室应有通风、遮光设施,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并根据信息技术设备特点,尤其是非书资料贮存,应做到“十防”(防尘、防潮、防锈、防毒、防光、防压、防震、防雷电、防霉变、防辐射)。
应装备有工作台和常用工具,及时保养、防护及维修信息技术设备,并作好维修记录。
学校应为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专用工作服和常用洁具等劳动防护用品。
5.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外借,应具备借用手续并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用后按时收回。
6.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致设备、资源损坏,可酌情赔偿。
教师失职、学生故意致使设备、资源损坏或丢失的,应按值赔偿或加倍赔偿,直至追究责任。
7.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应落实到部门和人头,有应急处理预案,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有条件的班级可设置学生“信息技术科代表”协助管理。
8.应收集整理并归档保存信息技术设备说明书、技术标准、合同文本、相关文件、工作日志、书籍杂志等文书档案资料。
9.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应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宜宾市南溪区教育和体育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