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范文_教学反思怎么写

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范文_教学反思怎么写

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范文_教学反思怎么写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范文_教学反思怎么写篇一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陈嘉庚办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通过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引疑激趣1.板书课题,齐读。

2.围绕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在有关问题的内容旁边作记号。

2.说说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1.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2.圈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

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四、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涉、隆、蓄、赚”等字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些什么?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①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②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才得来的?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①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②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把自己的体会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③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老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

④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4.齐读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

”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朗读全文,感受陈嘉庚的爱国之情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隐姓埋名为两弹》和《理想在田野里实现》,并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

第三课时一、回顾全文,加深体会1.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二、读书交流,深入感悟1.围绕“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互听互补,加深理解和感悟。

2.全班集体交流,抓住体现陈嘉庚爱国情感的句子,反复赏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自由表述。

)三、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用一段话写下来四、课外延伸搜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用课外活动时间开个故事会。

篇二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拉萨的天空》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PPT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

(先写在黑板上盖住)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二、导入课文1、齐读课题。

细心的你们也许可以发现课题中的“天空”用蓝色粉笔书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

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习提示及要求:1、哪些词语是写拉萨的天空的?它们什么意思?2、我学会了句子的什么用法?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用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4、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指导朗读。

四、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1、真的能“碰到”“摸到”蓝天吗?2、“这话”指什么话?3、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妙”在哪儿?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指导朗读。

五、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吧。

(课件出示图片)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六、拉萨的天空——蓝晶晶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得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2、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看了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七、总结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

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八、配乐读课文。

九、作业设计填空:1、一年四季,不管风吹雨打,交警叔叔总是()。

2、在春天,不管是小草还是鲜花,总是那样()。

3、教室里,同学们不管是听课还是做作业,总是那么()。

仿写: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________;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________。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板书设计湛蓝、透亮7.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篇三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鹤群翔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领悟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理解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中蕴含着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中体现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在天空中翱翔的鹰,那鹰的雄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欣赏鹤在空中的壮美。

(出示教学目标)二、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给自然段标序号,并划出生字词;2、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反馈:1(出示小黑板)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蜿蜒伫立绮丽湮没剽悍飓风飞飏②理解下列词语:无可言喻:(不能够用语言说明白。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针对问题2学生讨论、教师提问、总结,教师板书)第一部分:(1—9)鹤群翔空(雄姿)第二部分:(10—16)鹤鹰之战第三部分:(17—25)救助伤鹤三、学生读第一部分(思考:鹤群翔空美在哪里?)反馈:(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一)队形美(雄壮)(二)姿式美(轻柔)四、教师重点分析第二部分(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一只苍鹰来袭击?2、为什么弱小的鹤能战胜苍鹰?(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3、在鹤鹰之战中使用了许多动词、形容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来。

4、鹤鹰之战体现了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并归纳)五、让学生自己分析第三部分(学生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找学生简述救助伤鹤的场景,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鹤的心里活动(出示幻灯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六、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文的中心(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教师点拨)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动描写,赞扬了鹤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七、本节课小结(略)八、质疑(内容略)九、课堂练习:1、口头小作文“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想”;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