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5040011
名称: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
授课专业:全校学生
学时:2学分:
预修课程:美学原理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电影作品鉴赏为主,讲授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基础,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鉴赏方法及评论等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理论和知识的教学,选取部分国产电影经典影片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课程融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帮助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本科生的校内选修课。

精选电影史上能清晰地标示摄影机能不断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且清晰地显示出电影本体特性,电影语言丰富的经典影片和优秀影片,以及近年来的优秀电影进行有重点的鉴赏和评论。

通过大量观摩,使学生增加电影阅读量,增强对电影语言的感受,学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电影,学会写作影视评论文章,认识到电影的多元化,在今后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树立勇于探索、善于借鉴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电影的鉴赏(4学时)
了解艺术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电影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培育影视观念。

掌握影视构成,影视语言。

理解影视的功能类型,创作方法,体裁样式,审美型范。

第二讲影视的评论(4学时)
理解不同的风格样式构成互文本关系的语言现象,叙事动机。

掌握景深镜头的长镜头。

课外观摩影片《盲井》。

第三讲电影《启示录》赏析(4学时)
理解影片对野蛮的战争进行的深层次审视,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掌握黑白分明的用光象征手法,主题的强化。

第四讲《城南旧事》赏析(2学时)
了解本片是一部散文结构的诗电影,理解“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悉”的情感渲染。

掌握场景的重复手法,音乐重复的作用,小英子的主观镜头,影片色彩。

第五讲电影《红高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赏析(4学时)
掌握热烈奔放、阳刚壮美、浪漫传奇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掌握几个“仪式性”场面,色彩造型和表意上的独特之处,歌曲和音乐的作用。

理解这是第五代作品的集大成式作品。

课外观摩影片《红高梁》。

第六讲电影《私人定制》赏析(4学时)
理解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不同时态的段落。

掌握摄影机拍摄方式的区别,闪回也构成整片的关系。

不同视点的交叉结合。

第七讲电影《活着》赏析(2学时)
理解影片感人肺腑的情节,表演。

掌握拍摄角度和构图,情节和节奏处理,剪辑,光线与影调,配乐。

第八讲电影《性• 谎言• 录象带》赏析(2学时)
掌握以对话场面构成全片,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反主流意识形态倾向,“呈示部”引发全片叙事动机。

掌握细腻的描写,异常疏离和冷静的手法。

理解导演运用冷场、语言暗示和空灵的音乐突出影片意图;演员表演自然,注重形体评议特别是眼睛的表情达意。

观摩影片《性• 谎言• 录象带》。

第九讲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赏析(2学时)
理解影片的纪实风格,非职业的质朴表演及其魅力,结构上的特点。

观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第十讲电影《黄土地》赏析(2学时)
理解影片的主基调;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掌握淡化情节、追求抒情品格的特点,以及模糊表演。

两个重点段落分析:“腰鼓”和“祈雨”。

观摩影片《黄土地》。

第十一讲电影《一个和八个》赏析(2学时)
掌握从不完整到完整的构图。

黑红白三色,主色调。

光线。

环境主题。

静态画面,大写实与大写意效应。

观摩影片《一个和八个》。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教师授课和欣赏为主,配以课内外放映多媒体等形象化教学手段。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既要注重经典影片,也要考虑新作品。

要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影视作品,并观摩评论。

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为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必须在上课前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

课外阅读和观摩非常重要,看片时要全神贯注,并做一些观影笔记。

学习过程中至少写评论文章1篇。

学生所写的评论文章要求立论新颖,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能抓住所评影视作品的特点
来写,逻辑严密,文字流畅。

考试总成绩:平时考查占30%,期末考试占70%。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王迪.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2月
[2]陈宇锴、王志敏.电影鉴赏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5月
[3]刘书亮等.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4][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1月
[5][美]斯坦利•梭罗门著,齐宇译.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0月。

相关主题